依法行政阐释(1)网(2)
2015-08-08 01:29
导读: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 法律 规定的权利。并从三十四条到五十条明确规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 法律 规定的权利。并从三十四条到五十条明确规定了各项权利,规定各项权利均受法律保护,不受到非法侵害。
依法行政对权利的认可与保护,首先在于对宪法权利的维护。宪法规定了人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但这并不等于人民所实际享有的真实权利。事实上,宪法权利与真实权利常常脱节。一个突出的事例是,二战时期德国的魏玛宪法。魏玛宪法对权利的规定相当完备,但实际中是人民连自己的基本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宪法权利形同虚设。因此“依法行政”的首要意义在于依宪法行政,把宪法作为行政行为的最高准则,以落实国家根本大法所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
依法行政对权利的认可与保护,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限制权力,规范权力。权力源于权利,“在法治 社会 里,权力来自权利主体的约定。没有权利主体的参与(选举,制定),权力便无法取得合法性。与其说权力源于暴力,毋宁说权力(正当的)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限制暴力”。因此,权力与权利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权力所有者与行使者之间某种程度的分离,可能“引起 政治 失控――政治权力不是按权力所有者的整体意志,而是凭着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而运行,以至出现政治异化――政治权力在运行中发生异变,权力的行使不利于权力所有者或偏袒部分所有者”。也就是说权力有一种易腐性。“公权力”极易蜕变为“私权力”,所以对权力的行使必须予以限制和规范。依法行政对于权力的限制和规范就在于用法律来限制它,使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运作。首先,实体法对权利的规定,应该成为政府权力运行的禁区,行政权力跨越这个禁区,以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次,程序法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程序法遵循公开的原则。公开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可以消除权力腐化的土壤。 历史 证明,最肮脏的交易都是在最阴暗的角落里进行的。“阳光是天底下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将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置于阳光下,才能够保证权力的合法使用。许多西方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务公开的法律如《情报自由法》、《行政裁判所法》、《阳光下的政府法》等,是行政法 发展 的一个里程碑。程序法必须遵循公正的原则,也就是法律的“程序正义”。对“程序正义”的说明, 影响 最广泛的是英国法学家们所说的“ 自然 正义”,它们一直被英国视为法律正义的根本,其基本 内容 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任何人不应是自己案件的审判员
(2)纠纷的解决者应当是对案件的结果没有私人利害关系的人
(3)纠纷的解决者不应对一方当事人持好或恶的偏见
(4)每一当事人都应得到有关程序的公平通告
(5)纠纷的解决者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辩论和证据
(6)纠纷的解决者只应在另一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听审一方当事人
(7)每一当事人都应有公平的机会去回答另一当事人的辩论和证据
(8)裁决的内容应为理由支持
(9)这些理由应与当事人提出的辩论和证据有关
“自然正义”作为一项标准、一项原则已被广泛地实践,并获得普遍的认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依据公开、公正原则对行政程序的规定,很多方面也体现了“自然正义”的原则,如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分离制度,听证制度,申辩与质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通知制度,回避制度等,对公民权利起到有效的保障。第三,关于司法审查。“依法行政”的重要涵义就是“一切行政违法主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司法审查作为一种制度,在二战之前主要实行于美国,战后为许多 现代 国家所采用。司法审查已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局外的,有严格程序保障的,具有传统权威性的监督,从而司法审查也是最受英美社会和个人信赖的监督行政活动的方式”。司法审查是一种对权利的救济,它基于“国家不得违法之”和“治国者先受治于法”的理念。所谓司法审查,“是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对其它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进行审查监督,纠正违法活动,并对因其给公民法人权益造成的损害给予相应补救的法律制度。”而我国的司法审查系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司法审查是对权力最直接的限制。如果缺乏这种限制,则法律的权威荡然无存,人民权利失去保障,所谓的“法治政府”也只是唯具躯壳而已,只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司法审查通过对非法行政行为判决改变或撤销,非法行政主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侵犯公民的权益的,依法予以赔偿,从而督促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达到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之目的。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和颁布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结 语
依法行政说到底,系指正确对待和使用公权力的 问题 。它的目的,在于树立法律的威权。依法行政并非把法律当作工具,而是树立真正的法律权威意识。法律从工具走向威权,社会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基于此,才能构筑真正和谐、安全、公正的社会。这需要全面普遍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现今 中国 由于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普遍淡薄,“长官意识”还有很大市场,奴性思想并未完全去除,“依法行政”,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参考 书目:
《法 理学 ―法
哲学 及其 方法 》 博登海默著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著
《通向奴役之路》 哈依克著
《英国行政法》 王名扬著
《美国行政法》 王名扬著
《依法行政论纲》 应松年著
《行政法学》 罗豪才著
《当代西方法哲学》 张文显著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社会优位理念与法治国家》 周永坤著
《法制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 刘作翔著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