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必须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一)指标的权重
综合指标的构建,可以克服单个指标信息反映零散、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缺陷。但综合指标的构建牵涉到各指标的权重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时要依据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以及各指标反映这些本质特征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的权重。
(二)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衔接
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互为依赖的又相互独立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作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了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即使构建成了,也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同时,和谐社会又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层次的释解,内容更全面,范围更广泛。因此既不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同于和谐社会,又不能将再者之间完全分裂开来。
三、和谐社会的综合评价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数
1、人均GDP
(二)生活质量指数
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
5、恩格尔系数
6、平均预期寿命
(三)社会公平指数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
8、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
9、基尼系数
10、贫困发生率
11、社会结构指数
(四)生存环境指数
12、环境质量指数
13、社会治安综合指数
(五)享受发展指数
14、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指数
15、平均受教育年限
四、和谐社会指标的具体化与评价思路
(一)经济发展指数
1、人均GDP
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据此发展速度推算,到 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 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00 美元确定为全面小康的经济标准。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从和谐社会的本质考虑,人均GDP应当高于全面小康的经济标准,至少应在3500美元以上。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生活质量指数
2、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近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测算来看,部分地区差距较小,有些地区差距较大。但考虑到中央及地方最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居民收入增加的力度,特别是农民增收的力度,未来一段时期,农民收入的增长将会明显快于 “十五”时期。因此,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定为2500美元和1500美元,既高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趋势,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城乡居民住房建筑面积
参照世界各国人均居住情况,并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等基本国情,人均居住标准不宜定得过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以不低于 25 平方米/人为宜。
4、恩格尔系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标准,同时为了与人类生活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一致起来,这里将恩格尔系数定为50%与40%。
5、平均预期寿命(e0)
在通常情况下,平均预期寿命(e0)的提高速度与其水平的高低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当预期寿命较低时,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较大,提高速度一般较快,也较容易;而当预期寿命提高到一定水平以后,其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就大大减小,提高速度放慢,也较为不易。例如,在平均预期寿命只有 40 岁的基础上提高 1 岁与平均预期寿命已高达 75 岁的基础上提高1 岁,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利用预期寿命来构造相应的指数时,吸收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预期寿命指数的构造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改进,而在此提出了修正预期寿命指数的概念。
(三)社会公平指数
6、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指数
主要是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限于城镇户口的居民,许多进城工作的农村居民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出发,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是城镇常住人口。因此,这里反映的应该是城镇居民全社会口径。
7、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指数
主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理论上讲,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应当覆盖所有应该纳入保障体系的所有农村居民,但考虑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的口径的一致性,这里的保障对象仍然应用常住人口,而非登记户口。
8、基尼系数指数
基尼系数主要是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虽说,理论上的基尼系数可以达到 1,但这在实际社会中是不可能达到的。除个别地区外,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基尼系数都介于 0.2-0.6 之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鉴于目前世界各国基尼系数的实际状况,将基尼系数的最大值确定为0.60。
9、贫困发生率指数
和谐社会就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小康富裕的生活。因此,贫困发生率(或生活小康人口比例)是反映和谐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在盐城市贫困主要是指生存资料相对不足,也即绝对意义上的贫困。这里,和谐社会的贫困发生率定为不高于5%。
10、社会结构指数
社会结构指数主要包括城镇人口比例指数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指数。主要反映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体现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又反映一个地区劳动力的结构、就业状况。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的提高”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人口城市化方面的目标。依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可能变动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城市化率的和谐社会标准定为不低于 5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一个地区非农就业比例的高低,不仅反映该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更重要的反映该地区就业的状况,也间接的反映了该项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