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道德人性论:康德从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枢

2016-05-06 01:0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道德人性论:康德从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枢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本文认为康德的宗教思想应该基本区分为道德宗教与道德
摘要:本文认为康德的宗教思想应该基本区分为道德宗教与道德神学这样两个基本阶段。康德对于宗教问题的思考有着明显的由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理论走向,而道德人性论正是康德从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枢纽与关键一环。康德的这一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其宗教思想发展的基本一致性,即宗教的道德化与神学的人学化趋向;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康德在对宗教问题的思考与清理上从批判哲学的立场进展到人类学的立场的理论视域上的基本转换。
  关键词:道德宗教; 道德神学; 枢纽; 理论视域   随着近年来国内学界康德哲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基督教研究的走热,康德宗教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具体研究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多年以来学界仍然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于传统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以及他后来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有关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论证明这一“破”一“立”的过程,而未能把目光投向康德宗教思想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而言,康德的宗教思想在批判哲学体系完成之后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作为康德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专门论及宗教的著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1793年)又给了我们有关康德的宗教思想发展的哪些新的启示?我们到底该怎样去看待这些新的发展动向和新的启示?这些都指示我们在研究康德宗教思想的过程中要把目光放得更长、更远,有一个更全面、更广阔的理论视野。而要在这一点有所突破,笔者认为首先就要把康德宗教思想的发展区分为这样两个基本阶段,即道德宗教(moral religion)阶段与道德神学(moral theology)的阶段。
  
  一、 从宗教与神学的基本区分说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般而言,宗教(religion)与神学(theology)二者确实是相关联的。二者都是有关信仰的理论表述,都是有关“何谓信仰”以及“我们该如何去信仰”的问题的理论思考。但是二者还是有着极大的差异。首先,二者处理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论态度和理论立场不同。宗教侧重于从一种相对更客观的立场,以一种相对更中立的态度来对待信仰基本问题;而神学则更多是完全从主观信仰的角度出发,以信仰者的立场来看待这些问题。但二者的这种对立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的客观标准来加以衡量。其次,二者处理相关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差异。由于前面所提到的二者在基本理论态度和理论立场上的不同,所以宗教一般会采用非信仰特质的理性的、哲学的方法来处理信仰问题;而神学则是运用信仰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的一种逻辑性来处理这些问题。同样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二者在基本理论态度和理论立场上的差异的相对性,因此二者在处理相关问题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的差异上也只是相对而言的而并不是完全绝对的。最后,从理论思考的基本形式上讲,宗教更关注于一些有关信仰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如信仰的根基问题等等。而神学则更具系统性,一种成熟的神学基本涵盖了信仰问题的所有基本方面的内容。近代以来,受到启蒙运动内在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极大地渗透到有关信仰问题的考察之中,理性宗教与理性神学成为近代西欧基督教神学的典型和集中代表形式。因而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宗教与神学二者固有的差异性,宗教与神学二者甚至成为可以相互通用的同义词,因为二者在选取理性作为最基本的处理信仰问题的方法这一点上似乎已经趋于基本相同。但是随着近代理性宗教与理性神学的典型代表和主要形式——自然神论——在休谟彻底经验论与怀疑主义的批判下走向彻底衰亡,随着近代理性宗教与理性神学赖以为其理论根基的经验理性、自然理性以及经验类比与归纳方法越来越成问题,近代理性宗教与理性神学的理论大厦业已开始崩塌。与此同时,宗教与神学的这种差异性又开始重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 中国大学排名
  康德是自然神论的理论终结者,同时也是近代理性宗教与理性神学的系统批判者。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他在认识论领域内对于现象与本体,对于人的理性层次的划分重新全面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以及认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详尽、深入地批判了传统上帝存在证明的三种基本形式,即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康德批判哲学表明宗教哲学与神学信仰根本不属于认识论领域的问题,也根本不可能建立在经验理性、自然理性之上。因而,康德批判哲学根本性地批判和杜绝了近代理性宗教与理性神学以知识论为根基的虚妄做法。但是,康德并没有停止继续追寻宗教哲学与神学信仰根基的努力,他把追寻这一根基的方向指向了道德理性、实践理性。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在实践理性基础上构建一种有关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论的证明发展了一种道德宗教。但是这种道德宗教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从根本上讲仅仅是康德在实践理性基础上所构建的这种有关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论证明而已,所解决的基本问题仅仅是有关宗教哲学和神学信仰的根基的问题,实质上并没有包含其他更多的具体内容。因此康德的这种道德宗教也就仅仅是他在宗教问题上最为基本的看法和立场,很难称得上是康德有关宗教信仰全部问题和基本内容的全面论述。而1793年发表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才真正算得上是康德在完成他的批判哲学体系之后对宗教信仰问题全面而系统的思考。在这本书里,康德在宗教思想方面才真正完成了有关道德神学的系统构建。而反转回来看,我们发觉康德的道德宗教与道德神学的这种对比与差异基本对应于前面所提到的有关宗教与神学二者的对比与差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考察康德从道德宗教进展到道德神学的具体过程。
上一篇: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思路(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