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1)(2)
2016-05-13 01:01
导读:第三,农村贫困人口仍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农村有绝对贫困人口2000多万,相对贫困人口4000多万,每年还有因各种灾情产生的7000多万灾民需要救助。[4]
第三,农村贫困人口仍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农村有绝对贫困人口2000多万,相对贫困人口4000多万,每年还有因各种灾情产生的7000多万灾民需要救助。[4]
第四,农民土地流失严重。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根基,在传统农民的[中,“没有土地的农民不是正经的农民。有能力扩大自家的田地是家庭兴旺的象征,而卖地求生是败家子的行为”[5]。法国
社会学家孟德拉斯也认为,在农民的价值系统中,“金钱不是一种可靠的价值。真正具有价值的只有土地,因此要想富起来必须种好地”[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保护好农民的土地利益仍然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每年农村正常占用的土地达到400多万亩,其中大约有200多万亩是属于农民的耕地,一些失地的农民已经开始依法抗争、有组织的抗争,有的地方还发生了群体性的暴力事件。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农民土地减少的势头还在加剧,有些人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名义,非法占用农民土地,这一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新农民建设不仅不能成为党的民心工程,反而会失去农民的认同。
二、村民自治与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
无论怎样解释民主,领导者的权力均需被领导者的同意和认可。村民自治制度,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因此,“许多村庄的农民认为上千人选出的村委会主任当然比几十人选出的村支书更有权威”[7]。这样,村民自治就给村党支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季丽新 南刚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乡村逍遥游初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