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PNO机制与农户融资信用研究(1)
2016-12-06 01:02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农村PNO机制与农户融资信用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 要: 由于农户信用缺失所造成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
摘 要: 由于农户信用缺失所造成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扶风县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探究农村PNO机制中信用形成的内在机理,论证农户信用融资的可行性, 从而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户信用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PNO;农户信用;陕西省扶风县;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国策。对于农村信贷市场普遍存在的农户贷款难问题,基于传统的思想认为,金融部门应下大力气进行改革,以适应量大、面广、分散化、信用程度不高的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然而对于已经进行商业化运作的金融部门来说,这种改革远远缺乏动力的源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金融部门以信用风险控制为目标,也会因农户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而停止与之交往的进程。这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违背,也不利于授信微观主体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应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向农户发放小额无息或低息贷款。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小额信贷,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寻求农户自身信用的提高与发展机制,才是解决农户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应该从信用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如:强化农户的信用道德建设、构建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信用法规、加强金融部门的信用风险管理等等。我们知道信用的重建和维护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目前在我国城镇征信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想要在短期内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征信体系的普遍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探索以较小的代价,较低的成本付出,获得农户信用重建的较大效果,成为本文研究的最大诱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本文将以农户与金融部门间的融资信用重建为例,通过探究农村农户网络组织(peasant networks organization,PNO)机制中信用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扶风县构建农村PNO机制,以寻求和探索降低信用重建成本、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的具体途径,提高农户信用重建研究的深度和具体化程度。
二、农户个体机会主义行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行为完全处于微观经济活动领域,且经济活动都摆脱不了人类行为的根本性——利益驱动性和有限理性。阿罗一德布鲁提出在竞争市场中一般的合约模型,缔约各方的不对称信息通常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1]。假定有农户A和B, A、B双方互为博弈对手,如表1所示。
若p=1,式(3)的左边就等于r1-r4(正值)。这表明在均衡状态下,存在一个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临界概率。在长期合作关系中,设 PT≈0且P*=1,即不存在缔约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这些条件下,不需要为避免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额外支付。
因此,将农户的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可有效地控制农户的信用风险。
三、通过农村PNO机制提升农户的融资信用
由于银行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便产生了借款者所面临难题:第一,由于银行无法确定潜在的贷款者属于哪种风险类型,从而无法将高风险者排除;一方面,银行通过对贷款条件的设计,如非利息成本的增加,使大量的可信农户被排除在信贷范围之外[3]119-123;另一方面,这种甄别机制和横向监督,也使得银行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因而银行只能实施信贷配给。[4,5]其结果是,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户得不到急需的贷款。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与相互协调形成了各种网络合作组织,这种网络组织是界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层组织,有其特定的契约关系[2],而这类契约关系具有自我履约和防范机会主义的功能。[6,7]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机制不仅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信用提升功效。这是因为,一方面,个人的生命有限,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较低,而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个人的生命,从而有利于使一次性博弈变成重复博弈[8];另一方面,正如韦伯指出,参加社团网络组织等于获得一个“社会印章”(a social seal of approval),使得“团体惩罚”(类似一种“连坐制”)更为可能。[9]网络组织形式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