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口群体。目前,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还主要靠家庭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绝大多数要靠子女供养。农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家庭赡养功能,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仍由子女在家庭赡养。建国以来,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和政府正在积极地探索在广大的农村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但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动摇,其作用也未能有其它养老方式所替代。对儿女来讲,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但养老在现实生活中的却表现得形形色色,在养老的实践中也能够衍出许多的故事。我们这次通过对湖北嘉鱼县某村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整理了1些宝贵的资料。
(1)自养模式:自己自足,老人自养
老年人自我养老显然是指老年人主要通过自身所获得物质财富,自己供养自己的1种养老方式。这1方式主要是借助于自身的收入再分配和消费后移来实现,即自己的劳动收入和老年期以前的积蓄。这种方式的前提条件是老人身体比较健康,能够自食其力。老人“自己养活自己”主要分为两重情况:1是老人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儿女支持,而且还能够供给儿女部分蔬菜、油料等食物。2是老人勉强自食其力,但是非常的辛苦,需要儿女适当的支持,由于儿女不愿意供养,被迫自己养活自己。这种养老方式在x 村现行的养老方式中数量较多,在我们搜集到的150 户样本中,有80 户都是通过自养来实现养老的。占有效样本的53%,这说明在这个村子里,绝大部分老人都是自养的。我们通过采访了两个典型的案例来描绘1下x 村的老年人是怎样实现自己养活自己的。
许老爹是我们采访的第1位对象,因为当我向村里的人提及养老问题时,很多村民都向我推荐了他,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似乎都对许老爹的口碑比较好。他们1致的说法就是许老爹是个比较勤劳的老人,什么事情都能够自食其力,不给自己的儿女增加负担,能够体恤儿女。许老爹今年67 岁,5年前丧偶,他有两个儿子,1个女儿。儿女们都早已成家,女儿出嫁到邻村,两个儿子现都在身边务农。自小儿子结婚后,许老爹就1个人单独住在离儿子不远的1间小屋里。许老爹是个勤快的人,1直都是村里的劳动好手,只要提起他,村民都是啧啧称赞的。他们都称许许老爹是个勤俭节约,本份持家的人,村里的年轻人都很羡慕许老爹的儿子,常常在闲聊中就会把自己家里的老人同许老爹做比较,都希望自己的上人能够向许老爹1样。什么事情都能够自食其力,不给自己添麻烦。当许老爹走近我们视线的时候,我们心中对这位老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了1种尊敬的情怀,眼前的老人,肤色黝黑,1身洗的发白的旧衣衫,花白的头发下,是那张饱经岁月沧桑但却依旧刚毅的脸。许老爹老了,但是那种勤劳质朴的精神却永远的保留着,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人们看到他,他总是勤勤肯肯的劳动着,微笑着。前两年,许老爹还有自己的1点点田地,他依旧和村里的其它年轻人1样,自己种地,自己播种,自己收成,自食其力的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却也1辈子不曾改变的生活。去年,许老爹把自己唯1的这1点田地也分给了儿子们。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种地不仅不收提留,还有补贴。希望儿子能有多1点地,多增加1点收入。许老爹自己则又会为自己的生活千方百计的找到了1些新的出路。到处去拣1些硬纸壳、塑料瓶、易拉罐、废旧报纸之类的东西。每每积攒到1定的数量,他就会拿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卖掉,换1点钱。老爹说他1个月拣来的这些东西都可以卖10几元钱。平时农忙的时候,许老爹也不会闲着,虽然自己没有地可种了,但是许老爹偶尔也会帮村里的人耕地,许老爹做事情比较认真,村里有些人也愿意把自己的地给他耕。这样耕1亩地,许老爹就有310多块的收入。每每到了收成的季节,许老爹也会不辞辛苦的到田地去拣1些玉米、稻谷之类的粮食回来。村里有两户人家全家都在外面打工,常年都不在家,房子空着,没人打理,也会请许老爹帮忙照看。这样也会多少给许老爹1点报酬。许老爹就是这样总是会不停的给自己找活干,他总是笑着说:“只要有手有脚,就饿不死人。”许老爹就是这样辛辛苦苦的为自己积攒了1点积蓄。平常他的生活是10分简朴的,从来都舍不得为自己添置1件新衣服。平日里也难得吃上鱼肉。有点好吃的,总是留着给孙子吃。偶尓也会为孙子买件新衣服。当我们问及许老爹有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辛苦,自己辛勤了1辈子,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是该“养老”了呢?许老爹笑着说:“又不是在城市里,要退休,要养老。谁养老啊?儿女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又各自有着自己的负担,大儿子家3个小孩,都要上学,负担是很重的,开销也很大的。在这里光靠种田,碰到收成好的1年还可以有点收入。碰到收成不好的,就不好说了。儿女们都很不容易了,我也不想为他们增加负担。只要儿女过得好,我也会很高兴啊。我自己还能动,人都老了,也没有年轻人那么多讲究,就这样过我也就满意了。如果说到要养老,那肯定是我病了,不能动了,下不了床了,那时估计要靠儿女们照顾1下了。不过,如果真到了那1天的话,我也不想给儿女们增加负担的,人都那么老了,留着也没什么用啊……”。许老爹是善良的,也是快乐的。面对许老爹时,我们都隐隐的动了恻隐之心,这么大年纪了,真的不应该还是这样辛苦啊,好像要到了该“养老”的休息阶段了。可是许老爹从来就没有“养老”的思想,也没有要休息的观念。他认为活着就是要劳动。
“养老”等同是“养病”。
我们走访的第2个对象,是刘大妈。今年68 岁、是x 村4组村民。她的1生可以说是很艰辛的。刘大妈1共养育了4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小女儿3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刘大妈以后1直没有再婚,1个人把儿女拉扯大。又含辛茹苦的张罗着给儿女们成家。现在儿女们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而刘大妈却1个人住在1个破旧了小屋子里,不到1百米的地方,就是小儿子刚刚盖起来的两层的小洋楼。刘大妈身体比较矮小,还是个驼背。儿子和媳妇都不喜欢她。刘大妈平日里最习惯做的事情就是扛着1把小锄头,村头村尾的到处开垦荒地。刘大妈在开垦的荒地上种蔬菜,常年累月的,总是天不亮就挑着两小菜篮子青菜到镇上去卖。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偶尓还要送点菜给儿子家。刘大妈还喂养了1些鸡鸭。因为她家就住在村里的打谷场附近。这些鸡鸭找食吃比较方便。这些便是刘大妈生活的主要来源。每逢夏天,刘大妈还要拿着小镰刀满天遍野的去砍些灌木、树枝、之类的。尽管刘大妈的生活状况是这样,可是每每提及自己的儿子时,还是隐藏不住她满心的喜悦。刘大妈说她的两个儿子都比较争气,在村里算的上“有本事”的人了。大儿子除了种田以外,经常会外出做点生意,大儿子的女儿也在外面上大学,为他们家也赢得了几分光耀。小儿子呢,1家都很勤快持家,小儿子除了会种田之外,还有1手做木工的手艺。1家人打点得比较好。刚刚盖起了小洋楼,是村里比较气派的房子了。刘大妈满心的喜悦,儿子家都过得比较好。可是当问及她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时,刘大妈有些黯然伤神了。基本上平常儿子从来不来过问她的生活起居。刘大妈也不奢望儿子们的养老。有两次刘大妈生病,急着送医院,可两个儿子,谁都不愿意出钱。媳妇更是厉害,张嘴就是“老东西,人都要死了,还花什么冤枉钱.。”每每这个时候,都是刘大妈两个女儿,出钱负担刘大妈的医药费。通常是刚从病床回来,就又为她的生活开始艰辛的忙碌了。“女儿总是别人家的人了,也不能总依赖女儿呀,儿子媳妇,又太厉害了,也靠不着。只有自己这样勉强的过1天算1天啦,反正我也是快710岁的人了,就是哪1天去了,也不算短命鬼了……”。刘大妈的这番话真是让我们有些辛酸、有些不忍。面对现实情况,她对实现“老有所养”不抱任何幻想,自己勉强养自己,养到哪天算哪天。
(2)子女供养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