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干旱成因;问题;防治对策
摘要:通过对宁夏地区持续干旱成因(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干旱暴露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近几年来,宁夏地区的持续性干旱加剧了本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退化,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本次长时间干旱的原因主要有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
1气象因素
1.1自2004年秋季以来,热带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海洋状况已基本接近正常。但该事件可能是造成宁夏地区降水偏少的原因之一。
1.22005年上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但其脊线位置偏南,使热带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偏南,宁夏地区难以出现大范围的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1.3区域气候变化受季风进退及强度异常的年际变化影响显著。2005年5月第6候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常年同期相比偏晚,强度偏弱,是造成宁夏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4青藏高原积雪与宁夏地区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反相关系。2005年以来,各月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积雪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是造成宁夏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自2004年秋季以来宁夏各地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特别是2005年春季以来气温持续偏高,4月份以后偏高尤为明显。其中4月份平均气温为11.80 ℃,较常年同期偏高2.70 ℃;5月份平均气温为17 ℃,偏高1.80 ℃;6月平均气温为21.30~24.40 ℃,较常年同期偏高2.90~3.50 ℃。由于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持续偏少,加剧了旱情的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人为因素
宁夏地区近几年出现特大干旱,除特殊的地理环境及自然降水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等客观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一些主观的人为因素:
2.1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设备损毁严重,导致整体抗旱能力降低。宁夏地区各类蓄水工程大部分修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工程先天存在不足,病险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运行年久失修,设施日趋老化,不能充分发挥蓄水保水作用,在旱灾发生时,其抗灾能力顿显脆弱,2004年秋季干旱发生时,宁夏地区水库和塘坝蓄水明显减少。另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灌溉设施大部分损坏,加之渠道渗漏,抗旱能力已十分脆弱。
2.2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和全局意识差。宁夏各灌区的灌溉管理还是沿用大集体时的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灌溉需求,由一把锄头理水变成了千把锄头放水。由于田间渠系不配套,下游灌溉要通过上游田间过水,一些农户缺乏全局观念,等自家的田间灌满了水才往下放,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特别在水源紧缺时,中下游灌区很难受益,人为的造成了灾害损失的扩大。
2.3有偿供水机制不健全,水费标准不合理,灌溉管理难以到位。一直以来,由于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制约,各灌区没有用水计量设施,灌溉水费只能采取按亩、按灌溉条件好坏等抽象标准分级定额收取。用水多少、管理好坏都收取同等数额水费,为此,农户在贫水年份因供水不足而意见大,收取水费时出现抵制和拒交现象,而在正常年份用水再多也只要交封顶似的水费。管理单位因管理范围宽、工作量大、群众意见多、粮价低、水费收取逐年减少、收入逐年降低难以应付正常的生产、生活开支等而挫伤了积极性。这样必然影响管理单位的生存发展,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