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全部作者: | 张正鹏 武文波 |
第1作者单位: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摘要: | 国内外学者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已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针对矿区这1特殊的地理区域研究还甚少。本文就此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影像的解译提取不同时相的土地资源信息,并结合矿区历史与现实资料建立矿区动态数据库,最后在GIS支持下对矿区土地资源进行了动态监测与时空演变分析。 |
关键词: | 遥感技术;动态数据库;动态监测;时空分析 远程下载 (免费PDF全文) |
发表日期: | 2007年01月17日 |
同行评议: |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进行矿区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应该是在遥感数据分类方法和动态变化检测方法上有所创新,但通读全文,未见有所创新,且作者在写作中好象忽略了这两个关键点;具体建议: 1. 关于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作者在第3页图1后言及“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解译”,如何进行解译的?如何针对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建立解译标志?在此后的第4行又言及“通过上述监测解译方法”,可能读者不会在文中找到“上述监测解译方法”。与分类方法相对应的是设定分哪些类,作者在表2中仅分了4种类型,植被和农田能否分为1类在学术上值得探讨,植被和农田的区别是什么? 2. 关于变化检测,作者仅用于统计分析的方法,而未进行与具体位置有关的变化检测,如以某矿区为中心,土地覆盖是如何变化的(从某1类变化到另1类)。表5后言及“矿区建设用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其相对变化率均大于1”,但表4中有5个数值小于1,如何解释? 3. 第1页的“遥感影像几何精校正”中,50 个GPS 控制点测量的误差是多少?在几何样正中采用何种投影?在第2页的影像配准中,如何进行“2次配准”? 4. 文字表达方面的问题:应对表1第1列的卫星表示方法作出解释,景号可能应为轨道号;第2页的RMS应为RMSE,“对1976 年、1981 年、1995 年、2001 年的TM 影像”的表述与表相矛盾(MSS数据哪里去了?);“如K1L变换K1T变换IHS变换等”。 5. 参考文献编排不规范,且参考文献[2]和[9]重复?! 6. 英文摘要太中文化:monitor作监测解释时能作名词吗? |
综合评价: |
![]() |
修改稿: | |
注:同行评议是由特聘的同行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综合评价是综合专家对各要素的评议得出的数值,以1至5颗星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