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工商银行自股份制改革以来,全行经营面貌(2)

2013-05-24 01:22
导读:另一方面,检查监督又存在缺位的现象,造成风险控制弱化。一是对网络融资、衍生业务和企业年金等新兴业务,以及业务管理部门因职能交叉而忽视的其

  另一方面,检查监督又存在缺位的现象,造成风险控制弱化。一是对网络融资、衍生业务和企业年金等新兴业务,以及业务管理部门因职能交叉而忽视的其他管理薄弱点存在检查监督不足和风险控制盲区。如根据对2012年浙江省分行范围内开展的检查监督工作数据统计显示,涉及企业年金业务的检查监督工作只有一家二级分行开展过,涉及网络融资、衍生业务的检查监督工作一次也未开展。二是各专业、职能部室的检查往往偏重于表面合规性检查,对问题的内在风险关注不够。如对承兑汇票的检查中,往往只注重合同和发票的表面合规性,对贸易背景是否真实等问题未深入检查,导致虚假票据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二)检查监督成果利用率低,从而影响了检查监督的实际效果一是对检查成果不重视,未有效分析并加以利用。二是检查监督的信息不共享。三是对检查监督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
  
  (三)检查监督队伍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是检查监督人员与业务量配比不平衡,缺乏应有的人力资源支持。二是检查部门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三是检查监督人员的后续培训和知识更新投入不足,造成检查监督的有效性降低、权威性削弱。
  
  (四)检查监督体系改革才刚刚起步2012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在初步建立了基于数据分析的监督模式和运行机制,能较好地提高运行风险识别能力,形成融事前、事中、事后为一体的运行检查监测系统。但相对于检查监督体系整体而言,改革面还比较窄,尚未覆盖全行各项业务,仅仅是一个专业领域的监督体系改革。而且在系统和人员配备方面也未完全符合监督管理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中国工商银行检查监督体系整合改革的目标
  
  正因为中国工商银行检查监督体系中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其检查监督体系进行整合,统一认识,明确分工,集中力量,统筹实施,进一步提高检查监督体系在全行业务风险防控中的整体效能。
  检查监督体系的整合工作应遵循高效、经济、统筹三项原则展开。
  
  1.高效原则:是指中国工商银行的检查监督体系,经整合优化后的工作效能和全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具体的表现就是检查监督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重复检查现象明显减少,重大风险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各类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控制在一定比例内。
  
  2.经济原则是指整合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精简或强化检查监督力量,追求零风险,而是要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容忍度合理确定检查监督体系的规模和工作量,在组织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和成本范围内,使检查监督体系的边际效能最大化。这也是现代化商业银行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3. 统筹原则是指一要确保检查监督工作的领导机构唯一,统一领导,避免政出多门,相互冲突、扯皮。二是要尽可能地集中调配全行的检查监督力量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强弱不一的局面。三是检查项目应尽可能从全行的角度进行设计、开发、统一实施,既可以避免重复,又可以在全行实行统一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查的质量。
  总之,通过整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管理层级精简,整体运作成本经济,风险防控能力较强,工作标准规范的符合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要求的检查监督体系。
  
  五、检查监督体系整合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一)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在提出检查监督体系整合模式前,我们首先要厘清检查监督工作中的~ 些观念问题。
  1.“检查”是否业务管理部门所必须的管理手段?显然检查是每一个管理部门进行风险控制的手段之一, 通过各种现场、非现场的检查,掌握了解相关业务、网点、人员遵章守纪及业务操作的真实情况,并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是业务管理部门开展检查的内在需求。但检查不是业务管理部门进行风险控制的唯一手段。而且,业务管理部门的检查职能能否转移到其他部门完成,利用其他部门提供的检查成果和信息共享指导开展管理工作是个可以探索的问题。关于这一点,部分业务管理部门的观点是:只有一项工作可以做到标;隹化、程序化,尽管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但最后得到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将这项工作职能转移到其他部门才是可行的。比如款箱交接、资料录入等等工作,无论是由哪个部门完成或者什么人完成,只要严格按照设定的业务程序进行,其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的工作职能转移才是可行也是可以成功的。从现有的状况看,各种检查显然离标准化还有差距,由于检查人员之间的各种差异,比如对风险偏好的不同、技术手段的高低、政策理解的差异、检查目标的不同、经验丰富程度不同、抽取样本的不一致,检查结果和结论都会不同。所以检查工作是否能转移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建立起全行统一的检查监督工作标;隹。要解决这一点,虽然存在较大困难,但并不是无章可循。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建立起一个全行性的业务操作标准化平台,即《业务操作指南》。虽然目前《业务操作指南》在时效性,适用性以及专业覆盖面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毕竟是朝着全行业务操作标准化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我们建立全行统~ 的检查监督工作标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我们的检查监督工作标;隹同样可以按照《业务操作指南》的编写模式去建立。
上一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正波及 下一篇:【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科研档案的内容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