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自股份制改革以来,全行经营面貌(4)
2013-05-24 01:22
导读:5.对内控合规部门现有的部门职能进行彻底清理, 以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内控合规部门的成立是中国工商银行组织机构设置中的一个特色,它
5.对内控合规部门现有的部门职能进行彻底清理, 以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内控合规部门的成立是中国工商银行组织机构设置中的一个特色,它既解决了股改后内审职能集中上收造成的一级分行以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缺位问题,又为各级行提供了一支相对独立的专业化检查队伍。同时也兼顾了内控管理、合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反洗钱工作等内部管理职能。在提高全行内控管理水平,防范业务风险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 目前内控合规部门的工作职能过多,工作内容过杂,牵头事项繁多,就像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放进来,造成工作负担越来越重,工作思路却越来越模糊,容易顾此而失彼,专业性难以体现,管理效果自然受到影响。与其对原有模式修修补补,不如打破固有模式,另辟蹊径。建议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组织架构模式对中国工商银行的内控合规部门进行改造,将内控合规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分解。
六、对检查监督工作的补充建议
(一)厘清业务管理部门与专职检查部门之间的职责两者的职责分工建议如下:一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制度,专职检查部门依据制度规定开展各项审计检查。二是专职检查部门可以针对制度的不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管理层报告,以促进制度的完善。三是审计检查的结果最终反馈给领导层和业务管理部门,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落实整改。四是专职检查部门的工作不限于合规性审计、检查,只要是有助于组织控制风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项目都可以实施。如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咨询和调查项目等。五是专职检查部门不应承担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工作与业务管理部门的自查工作所区别开来,保持其检查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中国大学排名 (二)规范业务制度的制定与更新工作业务制度是开展各项检查工作的依据,业务制度的不规范以及相互间的不衔接必然会影响检查监督工作的效果。所以,一是要规范制度的制定过程,对制度的出台实行“一套办法,一个口子” 的统筹管理模式。即对于制度的制定也应有一套全行统一的管理办法,对于制度的发布应设定统一的审批流程、严格的授权机制、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所有的制度文件必须从一个口子发布,以确保制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二是各业务管理部门应对本专业正在实行的业务制度进行一次大梳理,整合成系统的制度手册,今后只需根据业务变化及时更新手册版本,解决目前存在的各项制度规定散布在各个文件中不便查看的问题。三是对制度的变更、解释必须以正式文件为准,管理要求的变动应及时更改相关的文件制度,严禁以口头、邮件通知的方式来代替。
(三)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的统筹性一是要对全行的非现场检查工作进行整合。首先是非现场工具的统一。应该对全行的非现场工具进行梳理,对其中使用效果好,易于维护与操作的非现场工具从总行层面统一推广实施,并尽快整合成全行通用的标准化非现场工具。集中全行非现场业务骨干对此进行定期更新维护,统一进行管理。从而使全行非现场整体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是一些重要的非现场检查项目要尽量统筹开展。从总行的层面集中全行的人力物力,根据业务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非现场模型,统一组织非现场检查工作,显然要比各一级分行相关部门闭门单干要事半功倍。二是编写全行统一的业务检查工作手册。由业务管理部门和专职检查部门合作,集中业务骨干总结检查经验,按照统一的标准,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编写检查工作手册。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依据、检查手段等方面的要求,对检查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检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查手册标准开展检查工作。并根据业务变化及时更新检查手册内容。三是增强检查监督工作信息的共享。应考虑建设全行统一使用的检查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吸取各部门已开发系统的优点,优化系统功能、简化操作流程、增强查询统计功能、提高对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兼容性,将各个管理层级、各专业的检查监督工作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全行检查监督工作信息的共享,促进检查监督体系的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