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2)
2013-05-28 01:40
导读:2.3 多元化的实现模式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具有博专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科
2.3 多元化的实现模式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具有博专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经济科学知识等等都应具备,以适应与企业组织中各种人员打交道的需要,同时为r在某个特定的岗位上站稳脚跟、独当一面,还必须精通至少一门专业为满足这样的要求.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可以根据学校类型、区域环境、学科没置、资源条件等选择2+2型、3+l型、3+1+l型或主辅修型、双学士型等模式,使学生在实现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多一些选择。与此同时,鼓励和方便学生在校期问考取各种专业证书,达到一专多能,借助多元化的实现模式培养不拘一格的人才。
2. 4 学生主导的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焦点是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的较量,工商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性的,计划体制的输出是单一化、同质化和理论化的人才,如何克服
教育管理的惯性和刚性,实现教育管理体制与市场需求接轨,是一般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把行政主导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学生主导的办学理念,视学生为客户而不是产品,强化服务意识,淡化控制思维。其次,调整教学管理的权力结构,变官员治校为教授治校,突出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地位。再次,对现有政策、制度、规章进行反思与修订,使之适应新的办学理念。学生主导的管理模式体现为:①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学生和教师评价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 ②实行学分制,由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选择注册学习还足休学创业,选择3年
还是5年毕业。③ 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从人生规划、学习方法、为人处事、选择课程、选择专业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咨询。④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学生展开,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做到学生满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5 系统优化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指学校、教师、学生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培养制度的规定,运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等手段,以一定方式、方法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为人才培养过程,最能体现模式特征的主要是学校对课程、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计划)及师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按照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司,主要有:课程学习模式(如美国模式),以课堂教学和讨沦为主,强调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模式(如德国模式),既强调课程内容的学习,又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训练;因材施教模式,即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这种模式强调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即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 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应用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模式设汁要将各种凶索、各个环节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紧密结合,使之协调运转、整体优化。
2.6 强化实践的教育模式工商管理类专业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因为其管理对象是复杂的高级智慧生物——人组成的群体,其管理活动受到复杂多变的情境因素的影响,管理行为的输入与系统输出没有一一对应的规律性,理论教学只能提供一般的准则,而不能提供普遍适JH=j的有效“配方”,凶此案例教学成为美国商学院的一大法宝。在我们的教育模式设计中,强调案例教学的同时又要注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学用结合。在低年级安排学牛到丁商企业进行参观考察(认识实习),高年级则l仃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假期还有社会实践活动。实验室实 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过渡状态,能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实验课。由于社会实习很难真正深入其中进行具体操作和角色扮演,实验室实习则能弥补这一缺陷。此外,第二课堂的熏陶对学生人格养成和能力、素质培养影响重大,我们视之为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实习,凶此,从学生入学安排宿舍时就有意识地将来自不同省区的学生同舍居住,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牛活习惯、行为方式之『只J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兼容品格和宽阔视野。另外,各种社团组织、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学术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