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生产、(2)
2013-06-16 01:04
导读:4.课程体系结构应突出实训一般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校外实训。对于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工商管理基层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包
4.课程体系结构应突出实训一般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校外实训。对于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工商管理基层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包括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通过实训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各个工作岗位技能和技巧。对于校外实训,通过
,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管理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有助于学生真正领悟到现代
经济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管理知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素质要求。
5.双证书制度目前在高职毕业生中还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综合人才,是“杂家”,计算机等级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会计证书、营销师证书、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等都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
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是深化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需要。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我国高职教育强调和倡导的是“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应主要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即: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并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与企业专家多方面合作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企业专家的意见。一是建立由企业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开发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设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把脉,保证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使学院所开设的课程真正建立在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并能够随着职业能力的变化及时修订,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导向型课程。二是把企业专家引进课堂,我们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期来学院做务实型、技能型的专题讲座或者担任一定的课程,把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项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
实践教学条件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河北电大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室包括ERP沙盘实训室、商务综合实训室、商务电子实训室和会计模拟实训室,这四个实训室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实训。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目前与石家庄宏智信息咨询公司等九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还成为学生重要的就业平台,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四部分内容,课堂分散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课堂分散实训主要指课内实训,首先由教师对理论课进行“大班授课”,大班授课主要指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在大班讲授,主要是教师“教”,然后再进行分散实训,这一部分课堂分散实训主要采取的是“小组研讨”的形式,主要围绕理论要点或项目方案进行与现实工作、学习、生活或与现实社会现象相结合的讨论,以学生“学”为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做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
招聘实训、管理学基础案例讨论等。专业综合实训包括专业技能实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实训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实训等职业技能课程的实训。工商管理专业所学课程较广,根据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营销师、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和会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