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即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革考核办法,构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就业;课程体系;工商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人才。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从现实来看,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根据麦可思调查发现,从2012年2月22日到3月22日,被调查的中高职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率仅为38%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一、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设置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纳,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高职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单一,结构不完善,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过分强调“职业”性,忽视理论教学,走上“中职”教育之路;二是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其应用性,使理论与实践分离。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紧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 ,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占29.9%,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二是很多高职院校忽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许多发达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他们都建立了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使教师能够接触到社会,了解各项技能的最新发展,使教师的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