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学良的体育理念与实践(1)(2)
2013-11-19 01:05
导读:三、 张学良的“体育救国”理念的成就 张学良“体育救国”理念的最大亮点就是培养出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深明大义、慷慨 解囊资助刘长春参加奥
三、 张学良的“体育救国”理念的成就
张学良“体育救国”理念的最大亮点就是培养出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深明大义、慷慨 解囊资助刘长春参加奥运会是张学良体育业绩的最佳呈现面。
刘长春,大连人,因家境贫寒念完中学一年级后即辍学进入玻璃厂当学徒工。在其念小学时 就显示出短跑方面的潜力。1928年1月,东北大学足、篮球队到大连参加比赛期间,发现了 刘长春的体育成绩。经张学良同意,刘长春被“破格”录取,编入东北大学文预科第一班。 1929年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成立后,又以“特事特办”的方法将其由文预科转入体育专修科 ,进行精心培养。
当时体育专修科的内堂课程有体育原理、体育史、各种运动规则、
生理学、卫生学等近30门 ,外堂课程有球术、田径赛等。为了运动员技术的提高和积累实战经验,张学良聘请步起为 田径队指导教师,并经常带队参与各种比赛。刘长春后来回忆说:“在东大期间,曾随东大 田径队利用假期赴哈尔滨市训练与比赛。每星期六与俄侨对抗。归沈途中,又与长春市南满 株式会社所属日侨进行比赛,一场场比赛激发了无限的民族感,求胜心极强。”[10] 186
东北大学的精心培养,使刘长春在技术上突飞猛进,登上了远东短跑王的宝座。在第十四届 华北运动会上,刘长春首次代表东北大学参赛,百米、二百米、四百米三项成绩均获第一, 且创下了全国新纪录[11]。张学良得知刘长春的成绩与年龄后,勉励他说:“不仅要 与国人 抗衡,还要敢和外国人争雄”。刘长春在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上又取得百米、二百米两个 第二,仅败于德国选手,取得了当时远东地区的最好成绩。张学良又鼓励其要“更上一层楼 ,为中华民族争光”。1930年4月,刘长春代表辽宁队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再次取得了 百米、二百米、四百米三个第一,并获得男子个人总分第一,四百米成绩创全国运动会新纪 录[12]。张学良为了表彰刘长春的成绩,不但让他照常享受体育专修科的公费待遇, 还每月给他特别津贴30元现大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扶持清废帝溥仪上台,成立了伪满洲国,为了提高伪满洲国的知名度,达 到分化中国的目的,对刘长春威逼利诱,并在其控制的报纸上宣称刘长春将代表“满洲国”出 席第十届奥运会。此时,身处国破家亡、深受张学良和东北大学熏陶的刘长春,毅然发表声明 :“我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我是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0]188,并与张学良取得联系,要求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张学良毅然决定出 资8 000银元资助刘长春赴美参加比赛,并于1932年7月1日在东北大学第四届毕业典礼暨体 育专修科 第一届毕业生典礼会上公开宣布:“……为粉碎日伪阴谋,扬我民族精神,本司令决定捐赠 八千银元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刘长 春同学此次参加世界运动会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意义无穷。愿君(刘长春)用其奋斗精 神,扬我民族正气”[13],并把刘长春请到官邸,嘱咐他说:“今天我们的家乡被日寇 占领,国难当头,更需要有你这样的有志青年,到奥运会去为国争光”,“听说你这次出国遇到 了很多困难,不要灰心,我支持你”[14]。在张学良及各界的支持下,刘长春终于赴 洛杉矶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粉碎了日伪的阴谋。
张学良及东北大学培养出刘长春,使其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将中国的体育事业首次与世界 最高级赛事相联结,不但极大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刘长春代表中 国而不是违反国际法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有力地宣称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粉碎了日伪 瓜分中国的阴谋,是体育战线上对敌斗争的胜利,也是张学良“体育救国”理念的完美体 现,为中国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篇章。
四、 结语
张学良的体育理念根植于近现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是体育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环。 其理念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特别是东北体育、东北大学体育事业的发展,使“ 东三省的体育,乃从阴郁的境域转向勃兴”[10]182,并开创了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先 河。张学良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盛赞为伟大的爱国者、“千古功臣”,他的“体育救国”理 念与实践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与爱国行动在体育层面的具体表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温家宝同志说:“爱国是东北大学的传统”,这一光荣传统正来源于老校长张学良。九一八事 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往北平(今北京)、河南开封、陕西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前后流亡长达 15年之久。但东北大学不但弦诵不辍,反而在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引领下成为一所“抗日的大 学”、“爱国的大学”。东北大学师生不但自觉地走在了“一二•九”运动的最前列,而且 其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活动更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的导火索。不仅 如此,东北大学师生还在国家危亡之际前赴后继、投笔从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国驻印 远征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涌现出50余位英烈、12位共和国将军。
在和平建设新时期,东北大学继承了老校长张学良的爱国精神和“五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以 及老学长刘长春勇于拼搏的奥运精神,并用新的形式将其发扬光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 北大学践行“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努力创新,不但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教授,还重 视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形成、人文艺术
美学修养的提高,以此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 础上,东北大学还秉承学校重视体育的历史特色,极力发展体育事业,其体育师资由20世纪50 年代初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60余人,并培育出了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体育部不仅创建了辽 宁省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还独树一帜地于1986年在
体育教学中试行双语教学,创建并形成了 “以滑冰课为特色,轮滑课为基础,双语教学为先导,其他项目为支撑”的体育教育新格局。 东北大学还是教育部批准的“试办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之一,学校组建了篮球、田径、乒 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五支代表队,在全国及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2002年田径代 表队在辽宁省第六届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在全国高校第九届田径运动会上获 得金牌。男子篮球队先后六次获得辽宁高校比赛冠军、首届中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常规赛北区 冠军,并于2006年4月获第二届联通新势力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总冠军,使东大体育再上 一个新的台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张学良老校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东北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东北大学持续发展 的精神动力。80年来,东北大学在老校长爱国精神与拼搏精神的激励下,以国家兴旺为己任, 将学校发展同国家长远规划相结合,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先后成为首批“211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正朝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 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树楠. 张文襄公全集:第106卷[M].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0: 13.
[2]中国史学会. 辛亥革命:第八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 57:27.
[3]毕万闻. 张学良文集[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2.
[4]张汉卿校长训话词[J]. 东北大学周刊, 1928(53):59.
[5]畏. 我武维扬[J]. 东北大学周刊, 1929(85):39.
[6]张友坤,钱进. 张学良年谱[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 96.
[7]王永祥,王爱光. 东北大学体育八十年[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 社, 2003.
[8]东北大学一览编辑委员会. 东北大学一览(1936)[G]. 北平:东 北大学出版社, 1936:4-6.
[9]东北大学理工学院. 东北大学理工学院概览(1930)[G]. 沈阳: 新华印书局, 1930:39.
[10]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文史资料选辑:第70辑[G]. 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第十四届华北联合运动大会高级部男子田径赛运动结果[J]. 东北 大学周刊, 1929(77):41.
[12]樊广武. 六年来之东大体育[J]. 东北大学六周年纪念增刊, 1929( 1):97-98.
[13]孙晶岩. 中国奥运第一人(连载之七)[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 7-08-03(11).
[14]刘恩铭,薛景平,韩索林. 张学良将军生活纪事[M]. 沈阳:
辽宁大学 出版社, 1990:69-7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丁立新 陈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