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堰移民及其影响(1)

2013-11-25 01:29
导读:历史学论文论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堰移民及其影响(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造成

  [摘 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造成大量北方人民南移,其中不少进入十堰山区。北方移民的迁入,有力地促进了十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十堰; 移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封建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将兵锋指向了割据荆州的刘表和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从此拉开了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的序幕。十堰境内的上庸、房陵等郡由于在三国争夺荆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一度成为三方争夺的焦点。
  
  一、魏晋战乱与十堰流民播迁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率部夺据汉中,随即刘备命其宜都太守孟达率部曲4 000人从秭归北攻房陵,遣其养子刘封自汉中东下配合孟达部队夹攻上庸,攻占两城后孟达、刘封屯兵上庸。七月,关羽率众从江陵北伐襄、樊,由于没有得到孟达、刘封的支援而败亡。次年七月,孟达因惧怕刘备问罪遂率众降魏,被委任为新城太守(今房县、竹山县)。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二月孟达欲起兵叛魏复归蜀国,结果失败,魏将孟达斩首,并迁新城孟达余众七千余家到幽州(今河北汤县一带)。魏重新掌握上庸等郡后,为防止蜀经这里进攻魏,于是调集重兵常年驻扎十堰,并推行屯田制度,以军屯为主,其规模和数量都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十堰的农业生产,并带动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的进步。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晋武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79年晋灭吴,重新统一了中国。西晋王朝是在门阀士族的支持下通过政变而取得政权的,因此建国后晋武帝对门阀士族采取了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在西晋政权的保护下,士族大家奢侈成性,贪暴恣肆,胡作非为。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即位的惠帝司马衷更是昏庸无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贿公行”[1]。同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迁徙浪潮的开始,此次徙民高潮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从迁徙的方向来看,主要是北方流民向南方迁徙。十堰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沔(汉)水自十堰穿境而过,向北沿沔水支流丹水过武关通关中,向西溯沔水可通汉中、巴蜀,因此在北方流民南徙的浪潮中成为一条重要通道,是北方流民的一个重要聚集地。根据前人有关研究成果[2]317,两晋至刘宋初,北方流民南迁至今十堰地区者,大致有以下几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西晋惠帝元康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7年-306年)“八王之乱”后期,诸王混战,内迁少数民族乘机起兵反晋,关中雍、梁、秦诸州人成批迁入汉中、巴蜀,其中一部分流民辗转迁入十堰地区(以武当、郧乡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流民是从洛阳和中原其他地方躲避战乱而来。
  2.西晋怀帝永嘉元年至东晋元帝朝(公元307年-324年)永嘉之乱中,北方流民自汉水上游汉中一带向樊沔迁徙,其中一部分留在十堰。
  3.东晋成帝朝至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26年-349年)苏峻、祖约叛乱后,后赵乘机南侵,北方人民于是大批南迁,有一部分迁入十堰。永和十年二月,桓温北伐,收取关中3 000余户南返,将其中一部分安置于十堰。
  4.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因淝水大捷,苻坚败亡,有大批雍、秦流民向樊沔迁徙,一部分迁入十堰。
  5.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北伐,收复河南、关中,但不久又相继失陷,此间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流民又成批向包括十堰在内的襄沔地区迁徙。
  除了上述几次大规模的、集中的流民迁徙浪潮外,尚有一些零星的或数量较少的流民迁入十堰地区,或在南北战争中被强制迁入,以上流民人口总数约有数十万之众。
  为了安置和管理这些流民,东晋政府在十堰设立了侨郡县,如东晋元帝时侨置始平郡(属雍州)于武当,即为了安置流民首领魏该及其所率部众而设,还有梁州及其所属新兴郡(侨置于竹溪县西)、北上洛郡(侨置于郧西县西北)等。不过,这些侨郡县最初并不稳定。由于十堰地处南北政权的中间地带,因此归属不定,一度被后赵、巴蜀李氏、前秦等政权所占据,直到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即淝水之战东晋乘胜自前秦手里夺回襄沔地区后,十堰的侨郡县始得以稳定设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时的乡村社会以宗族、乡里为基础,以大姓豪强为主导。与之相应,以群体方式进行的流民迁徙活动,其基本单位也是宗族、乡里,通常由那些具有一定实力和威望的大族、将帅担任领袖,聚宗族、和乡党,组成带有浓厚血缘、地缘色彩的流寓集团,或称“乡族集团” [3]。正是由于流民往往以乡族集团的形式集结在一起,因此东晋及后来的南朝政府所设立的用以安置这些流民的流亡行政机构——侨州郡县,也是以乡族集团为基础的。侨郡县的基本统治形式为军事管理,其基本特征是:流民组织的军事编制,地方管理的军事化,侨民的准兵户身份。侨郡县,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定居下来的流民武装集团,通常侨立行政机构长官就是那些流民帅。这些大大小小的流民武装集团,便构成了当时十堰的地方社会,是东晋政府一支可资利用但不足信赖的武装力量。
  从西晋末年开始的流民大迁徙到南北朝时期进入高潮,当时北方正处于十六国的分裂割据时期,社会更加动荡,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向南迁移。目前虽无史料可以确切说明南北朝时期南迁人口的准确数字,但大致不会少于百万之众,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十堰地区。
  
  二、南北朝时期商人往来十堰
  
  相对于两汉,三国时代十堰乃至全国的商业活动急剧衰落,一个时期内几乎陷于停顿。东晋、南北朝时期十堰的商业才又有了日趋活跃的倾向。从东晋开始,政府就对商业采取了认可的态度。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府“仍崇关廛之税”,即通过征收商税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歧视商业的心理,客观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于是,地主官僚通过种种方式——“或使创辟田园,或劝兴立邸店,又欲舳舻运致,亦令货殖聚敛”[4],通过经营商业聚敛财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竞相商贩,不为田业”,“下及工商流寓僮仆不亲农桑而游食者,以十万计”[5] ,可见,南北朝时期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口较前大大增加。在这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十堰的商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加之,十堰地处鄂、豫、陕、川之要冲,汉水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这就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十堰的商人,往往顺汉水而下,用船只将十堰的特产运送到襄樊、夏口等地,又将外面的货物运回十堰。于是,只见江面上帆樯如林、商旅不绝,一片繁忙景象,一些城镇如上津、武当、上庸、房陵成为各路商贾云集之地。另外,南北朝时期虽然在政治上南北分裂,但南北之间的商业交流并没有停止。当时北朝、南朝历代分别在长安、襄阳等地都设有互市机构,特别是襄阳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成为南北贸易的中心,来往于各地进行贸易的人称“互市人”,经他们之手,商货可自凉州辗转抵达襄阳,而十堰则是这条商业线路的重要通道和商人聚集地,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十堰商业的发展。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计毅波
上一篇:民国元年军需公债初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