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不仅如此,忧患意识还往往产生于国势衰弱之时。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繁荣昌盛成为以往,取而代之的是藩镇割据,朝廷危机四伏。在此情况下,一些思想敏锐,关心历史前途和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倡导改革,提倡经史之学。比如史学家杜佑,他既把史学看作是施政的参照,又把政治视为史学所指示的历史前途的理想和实践,因而,他“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的政治胸怀和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酌古之要,通今之宜,写出了贯通古今而又旨在“理道”的《通典》,以备治国之用。思想家、文学家韩愈以饱满的热情捍卫中国文化传统,捍卫儒学之道,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大诗人李白写下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的忧国诗句,杜甫写下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伤诗篇,都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之情。
两宋以降,儒家的忧患意识亦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加深或者丰富其内容.。比如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儒家文化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专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一齐袭来。从文化的视角看,儒家文化有个近代转换问题,因此对近代以来的儒家忧患意识需要具体分析,这里就不展开了。
儒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之向内的发展是人格品德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内圣’气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之向外的延伸则是政治实践漆,这就是所谓的“外王”,“内圣外王”是历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诉求,他们由此出发,优道一、忧国、忧留,体现了对人生、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
儒家忧患意识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一。它所呈现出的特点同儒家文化关注人生、关注群体、关注国家与社会密切相关。
第一,儒家忧患意识以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为终极关怀。居安思危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意识,也是一种襟怀博大的表现。孟子指出飞“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说的是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为辅弼的士子,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经常容易被灭亡。也就是说,在没有内忧和外患的情况下,往往因为失去警惕而导致国家灭亡。因此孟子道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