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历史新课标的核心贡献是引进了新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1次思想大解放。进入21世纪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1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但也随之出现了1系列不良倾向甚至错误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为“泛历史”、“去历史”、“无中心拓展”、“教师不作为”、“多媒体化”等。
新课标要求打破学科本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这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但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被歪曲、误解和滥用的现象,走向了“泛历史”。如有1个以“走近家乡,走进家乡”为主题的研究性活动,要求学生考察本地的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及其对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影子吗?这是在学经济,学地理。历史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并不是要用其他的学科、学生的生活本身、整个社会的实践来取消历史、代替历史成为历史教学的内容,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历史学习与其他学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整个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体会历史的真谛。“泛历史”的实质,就是把历史学科以外的东西、学生的生活实际、整个社会实践看作历史。
“去历史”即没有历史事实,没有历史过程,没有故事情节,只有背景、意义介绍,造成1种历史知识的空心化、非历史化。有教师在上“义和团运动和8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时,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在讲述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和意义。而近万字的课后记录中,真正述及义和团运动斗争的不足300字。1句话,义和团运动过程和斗争的艰巨性被边缘化、模糊化。学生感觉不到历史的过程,也就体会不到历史。历史素养不是由历史知识直接转化过来的,也不是由简单的“背景意义”训练出来的,而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感受、积累、体验、涵养等途径达成的。“去历史”的倾向,它在历史知识问题上采取极端化的态度,使得我们的历史教学,除却背景和意义,几乎什么也不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 23下1页
上1页12 3下1页
上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