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有1次,我让学生写历史学习的体会,1名高中生写了如下的话:
“老师,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掌握了它的历史功绩、意义,但仅此而已。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阿Q正传》,才知道历史本来不是这样的。”
“历史本来不是这样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学生学到的历史,并不是学生想要得到的历史,而学生心目中的历史,我们历史教师又会说“那不是历史,那是文学”。
那么,我们的历史教学,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
——李明赞
1 我又回到了初中讲台上
北京4中从2004年起恢复举办初中,调到4中后教了10多年高中的我,当时没有犹豫,主动申请到初中教学。回到初中的讲台,是回味旧梦,还是另有所求?对我来说,两者都有。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初中学生吸引我的是他们的天性率真。当年我初登讲台,主要是在初中任教。1023岁学生的天性,让我对初中教学有1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当然,时过境迁,教学要与时俱进,今天的初中教学,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更新旧有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在欣赏率真的基础上,增加智慧的启迪。记得10多年前讲授初中课程,就知识讲故事,注重启发学生认识教科书叙事的道理。现在的教学,仍然要以故事讲知识,但更要注重启发学生透过教科书认识人生的道理。例如,讲辛亥革命,过去会将武昌起义熊秉坤、金兆龙打响第1枪的过程详尽描绘,让学生理解“第1枪”的首创精神。现在,则会补充革命党人林觉民《与妻书》的内容:“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1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1鬼。”英雄也眷恋亲人尘世,英雄也有血有肉。他不仅自己追逐理想和信念,更理解和热爱他人。他以天下人为念,以“为天下谋永福”为己任,舍小家为大家,其精神可感,其境界可触。学生可以感受到在1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个人的理想如何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
在初中部任教期间,有不少人善意地劝我:“在初中部教1轮,赶紧回高中吧。高中才叫真教学。”什么是真教学?教学没有真假,就像知识没有真假1样,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教学确实有层次深浅之分,而层次的深浅是相对的。同样的内容,高中可以讲,初中也可以讲,关键看讲授的角度。
上1页12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我曾经在高中和初中上过同样的内容:商的始祖是契,契的母亲是简狄,简狄吞食玄鸟蛋孕而生契。周的始祖是弃,弃的母亲是姜嫄,姜嫄践巨人足迹孕而生弃。对于初中生,我提问:“根据刚刚学过的原始社会情况,请推断两个神话传说反映的是哪1历史阶段并说明你的推断理由。”对于高中生,我提问:“指出两个神话传说反映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依据,说明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起初,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认为神话传说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会状况,判断的依据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再经启发,初、高中学生都能得出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结论,判断的依据是简狄和姜嫄是女性,而契、弃是男性。
由此转而再想,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积极配合教学,那有没有可能是教师的铺垫不到位,问题设计的角度不合理,启发缺乏梯度?其实,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是1个整体,不应该有高下之分。
2 打开历史与现实间的闸门
上1页123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讲历史要讲出历史的“道”,学历史要学出历史的“味”。这个历史味,首先是历史的意识,其次是历史的见识。
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1课上,我做了如下教学导入:出示“洋火”、“洋灯”、“洋车(人力车)”图片,提问学生:“上述称谓,为什么要加‘洋’字?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天我国很多民族工业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出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上1页1234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感悟出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学生思考的着眼点不是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是西方先进的科技;学生通过中国与西方的对比来看中国过去的落后、今天的强盛。
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说明教师的思考与学生的思考有差距,教师希望学生从历史的、制度的角度思考,学生却习惯于从今人的、现实的角度思考。这反映了学生的历史感还相对淡薄,历史情境还原意识不强,这是以往教学的缺陷和不足。
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加个‘洋’字,说明中国没有,是舶来品。后来中国能生产了,仍然带个‘洋’字,说明中国技术落后。这些同学们都看到了。但是,大家看到只是‘物’的层面,没有深究到‘理’的层面,这是其1。其2,同学们考虑问题,多是从今天的角度看今天,从今天的角度回看过去,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试着从过去的角度看过去,从过去的角度看今天?”学生的思维闸门1下被打开了,看问题的角度丰富了。随后,学生不仅说出了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差异,而且还进1步探讨到不同社会制度对技术进步的制约和影响。
上1页1234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历史教学,要培养有历史意识的学生,就是要学生做有思想的人。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特别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智慧去梳理。历史讲传承,要用历史本真的眼光看待历史;历史讲联系,要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讲借鉴,要用历史智慧的眼光看待历史,这就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历史意识培养。
3 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成长
学习的过程,如果不去体验,不去感悟,便不知道其中有益的营养与该吸取的教训,也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获得成长。
9年级《美国的独立》1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英国重税政策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进而激发出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上1页123456 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1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很高兴和大家1起学习《美国的独立》这1课,并且我还想请大家把学习这课的体会写下来,留作我的教学资料。但是,我又不得不遗憾地说明,由于学校1时办公经费紧张,我发给你们写体会的纸张要收钱,请每人写下1张‘历史课用纸欠学校1元钱’的欠条。”布置完了,我观察学生的表情。学生先是1阵躁动,疑惑、不解、恼怒,各种表情都有。很快,学生在我的制止下安静了下来。我尽力抑制自己内心的高兴,不让他们看出破绽。然后,我又要求学生写出对学校“发纸收钱”做法的看法。学生的不满又1次被调动了起来,各种无助、质疑、愤怒的言辞跃然纸端。
在讲授完“英国重税压迫北美殖民地”这1教学环节后,我又让学生以1名北美殖民地人的身份写出此时的感受。1些思维灵活的学生立刻悟出两次“感受”之间的联系,揭穿谜局,“指责”教师设下“圈套”。全班学生的情绪1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很有兴致地书写了自己的感受,交流相互的想法,形成北美人民必须以民族的名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共识。
上1页1234567 8910111213141516171819下1页
4 调好历史这面镜子的角度
前段时间,因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遭“藏独”分子破坏而引发的抗议浪潮席卷全国,学生中有1些过激的想法。在讲述和讨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有学生义愤填膺地指控西方媒体关于西藏问题的歪曲报道,呼吁抵制西方人、抵制外国商品。针对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