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2)
2016-05-31 01:01
导读:3水利现代化目标 3.1总目标 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社会,服务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和山川秀美的再造。通过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国
3水利现代化目标
3.1总目标
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社会,服务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和山川秀美的再造。通过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国人逐步树立起水问题的现代观念,开创水利建设的新局面、新纪元,使水利建设与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食物安全保障、生态与环境建设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奠定安全、坚实的水利基础,维系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再生产可持续发展。
3.2目标层
依据水利现代化的宗旨,其具体的目标层面从顶级来说拟包括下列六个方面:
3.2.1完善的防洪体系,确保社会安全
我国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以降雨要素为主的气候要素年际、年内之间变化大、不稳定,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和干旱发生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素称“灾荒之国”。水灾自古以来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早在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五害之属水为大”。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几千年来虽世代治水,特别是解放50余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国防洪能力仍很低,如水库调节能力和世界一些国家的相比,我国远低于美国、墨西哥、前苏联、加拿大,其调节能力分别仅为他们的50%、60.7%、63%、68%。蓄、滞、排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不健全,标准低,能力弱,严重的洪涝灾害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至今仍对国计民生构成巨大威胁。进入90年代以来,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一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1/5;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和珠江发生的大洪水,尽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数百万军民参加抗洪斗争,取得了抗洪救灾的最后胜利,把灾害损失减低到了最低程度。可是,因洪水遭成的经济损失仍高达2551亿元。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仍位居第一位,约占全部各类自然灾害的60%以上。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累集,企事业单位的膨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增多,若防洪能力不提高、防洪体系不完善,未来洪水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必将越来越大,其威胁也必将越来越严重。严酷的现实摆在水利工作者的面前,我们必须面对、正视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认真研究这一优先领域和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稳固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蓄、滞、排三位一体的防洪体系、减灾体系,使人与水的关系友好相处,确保社会安全是水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2.2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5.8%。但是,我国人口却占世界总人目的1/5以上,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仅为226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值的1/4还低,约相当于美国每人年占有径流量的1/6,原苏联的1/8,巴西的1/19,加拿大的1/58。可见,按人口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量显然是相当紧缺的。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北方水资源极为贫乏,形成大面积的贫水带,加上水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水土的流失以及管理的不力等原因,造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带有普遍性的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污染性缺水、配置性缺水和浪费性缺水。
今年我国遇到春夏连旱,灾情严重,造成城市水荒,工业产值损失,农业减产,牲畜死亡,河湖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并诱发系列灾害。农
作物受灾面积达4.6亿亩,其中重旱2.2亿亩,干枯绝收6700万亩,导致夏粮减产1100万吨;2770万人、17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136座城市缺水,仅北方12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旱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额高达402.6亿元;而且导致贮水不足,危机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