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4)
2016-05-31 01:01
导读:3.2.5统一管理水务,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不能没有水利,水利建设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二者伴随而行
3.2.5统一管理水务,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不能没有水利,水利建设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二者伴随而行,共生共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水利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利产业就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但在现实情况中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所要解决的水问题严重的不相适应,问题复杂,矛盾很多,水务管理不统一,政出多门。如在需水、供水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效力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传统的以需定供尚未过渡到现代的以供定需、供需协调的机制上来;按流域管理和按行政区管理的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地衔接,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利用水、外调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调配还经常遇到与管理体制不协调的困难,部门之间、流域之间、省市区之间、上中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矛盾错综复杂,造成缺水与浪费并存、排污与治污并存、管事不能收费与收费不管事并存、保护与破坏并存、有事没人管与有人不管事并存,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破坏、水域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加重,以及水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再加上重视不够,投入力度小,工程年久失修,毁损、破坏严重,水利产业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难以达到为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的要求。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涵盖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环境管理、水质管理、水源地管理、水价管理、水利投资管理、水利产业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以及水
行政管理等等。若不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严重滞后的管理体制,不建立起统一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管理事权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体系,将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沿着良性轨迹运行。这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来说无疑是个悲剧,是人们所不希望见到的事实。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生态与环境的建设,就必须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现代的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振兴、拓展水利产业,维系水利可持续发展。这既是21世纪中国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和亟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2.6树立水观念现代化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公共物品性质,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支持系统和生存支持系统并没有作为稀缺物品被合理配置,特别是水资源,于是造成人们不受限制地获取公共占有的资源环境;也正因为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公共占有的资源环境,致使人们误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无价的或低价的,任意消耗、糟蹋,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污染和水环境的破坏,并造成水资源利用的外在、内在不经济,进而引发水资源危机。
国际上一些专家预言,今后世界爆发冲突可能以争夺水资源控制权为中心。也有人预言,约旦可能是第一个因缺水而垮掉的国家(水信息,1998年第22期)。1998年世界环发会议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根源。同年联合国大会在其专题会议上达成共识的唯一问题是即将发生的水危机。
对我国来说水危机已经降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浪费型缺水、污染型缺水、配置型缺水无处不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须品,又是生态和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水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可见,在即将进入新纪元的中国已经到了非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不可的地步,国人必须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和现代的水的观念。为此,一定要突破传统思想,强化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源地的大力保护、污染源头的严格控制和水权、水务的统一管理,使人水和谐相处,确保改善水资源状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必须的淡水资源和过上健康的生活;确保易受水灾害威胁的人群免遭与水有关的危险。这是水利战线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水利现代化的终端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