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6)
2016-05-31 01:01
导读:(1)现代供排水设施。如现代灌溉设施:滴灌、渗灌、喷灌、微喷、低压管道输水、渠道硬化、地埋暗管、膜上灌、膜下灌、田间自动化测报灌溉系统,
(1)现代供排水设施。如现代灌溉设施:滴灌、渗灌、喷灌、微喷、低压管道输水、渠道硬化、地埋暗管、膜上灌、膜下灌、田间自动化测报灌溉系统,供水与排水自动化等;
(2)水文信息系统。如:水文站网合理布局、适宜密度、水文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水位、雨量观测固态存储长期自记、水资源信息网络、防汛水文自动化测报系统、水资源与水质自动监测信息网络、水雨情报汛网等;
(3)水利通信专网:如卫星通信网络、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光传输高清晰防汛系统、预警反馈通信系统、水利通信专网监视中心、防汛会商会议电视系统、水情险情实时图象监视系统、水利工程视象监控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此外还有设计自动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等。
4.3水利科学现代化指标
21世纪的中国水利将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历史时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维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而离开现代水利科技及其不断创新的支撑,一切发展都是难以为继的。治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动态响应机制问题,统筹考虑水资源安全供给、优化配置、汛期安全防洪渡汛、水环境与水源地有效保护、水污染源头控制及其治理等问题,还要协调不同治水措施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流域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必须按照自然办事,而且还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还要求掌握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新潮流、新、新思路、新经验、新,国际上开发治理大江大河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艺设施,并要结合中国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加以借鉴应用。重大水利项目决策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科学的选比,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决策支持信息支撑。可见,水利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水利科学现代化的基础上。水利科学现代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利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高新科技的研究;水利规划与战略高层次的探索;科学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高效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政策、法律、法规、水价理论、水利融资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制定;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源头控制与污染水域治理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途径以及洪水风险调度理论、水文预测预报的预见期和精确度、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监测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研究;以不断提高水利科学技术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4水利管理现代化指标
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和水资源的多功能的特性,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管理系统。正如前面阐述的那样,由于我国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管理上条块分割不协调,方法、手段落后,信息传输慢,测报精度低,故在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多,矛盾多,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持续发展的需要。水利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本,是关键,没有现代化的水利管理,要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于是不可能的。水利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水管理事权一体化问题)、机制的创新(如水利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产业良性循环运行机制问题,合理的水价体系问题)、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如水利工程视象监控系统、水情险情实时图象监视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如信息库、水规划与战略研究成果、项目库)以及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开化、程序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其指标主要有:办公效率、决策成功率、指挥准确率、调度精确度等。我们要在我国现有水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在水管理领域的先进理论、方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管理现代化体制、机制与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