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秩序和村政发展方面存在的几个题目分(3)
2017-09-10 03:43
导读:服务功能不到位,客观上成为群众的对立面,地方精英不愿出任村干部,而专注自己发 展致富,村组织的领导岗位反被一些地痞无赖把持,他们违法乱纪
服务功能不到位,客观上成为群众的对立面,地方精英不愿出任村干部,而专注自己发
展致富,村组织的领导岗位反被一些地痞无赖把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拒斥群
众的***参与,在村务中独断专行,是造成群众大量上访,甚至暴力参与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很多不正当的政治参与只不过是正当努力的延伸,是群众获得用以达到目的的
替换手段,这都是农村政治秩序在一些方面的不正常的反映。另外,假如非政治手段比
政治渠道更有希看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们便会把时间、精力、财力投放到非政治手段上
,比如行贿、弄虚作假等现象,这些都是造成政治***的原因之一。
3、农村中农民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摩擦加剧,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首先
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和阶层利益,与之无关的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则受到冷落
,甚至遭到破坏,这是农村政治发展的一大隐患。
(四)农民的心理变革存留的题目
心理是对生活世界的表现为一定的情感、态度、信仰、性格和价值取向的自发性的
主观反映,包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爱好、愿看和要求,它支配或调节着人的行为倾向
。著名的现代化题目专家英格尔斯说过:“那些先进的现代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
效果,必须依靠运用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
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现代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
现代化才真正得以实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
4 页)改革开放改变了传统心理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经济基础,农民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自由意识的确立,参与心理萌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法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观念增强,开放心理重构等。
但是,由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有着自身特殊国情,当今社会,农民的心理变
化也表现为不平衡性、滞后性和复杂性,既有封建传统因素作怪,又有新时期新出现的
观念、熟悉题目,因此尚存在不少负面效应。当今影响农村政治秩序和深化改革的消极
心理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点:
1、***意识差。由于历史的沉积和***法制不健全、 不完善等原因,农村***极
易流于形式,比如:对人民代表的选举,看起来组织得热热闹闹,但人们往往并没有感
到他们是在履行自己庄重的***权利,对国事、政事、村事缺乏了解,缺乏爱好,缺乏
热情,难以真正参加进往。
2、尚有依靠心理。这在贫困落后地区表现特别明显。 农民缺乏自我治理的能力,
依靠国家、依靠政府、依靠上级的心理严重,封建的“清官”政治心理依然存在,有些
农民无停止地上访也是出于为了找到真正的“清官”心理。
3、家族中心的心理。办事不是靠政策,靠集体, 而是依靠家族势力,有的家族长
辈利用本家人多势众的上风,取得了正当的行政职务。而势单力薄的家庭,遇事有理也
得让三分。这不但影响了乡村政治的进步,而且也是国家政策如计划生养政策等在农村
不同程度地受阻的原因。
4、***的权力欲。不论是农村致富带头人还是原来的普通村民,有些人一旦把握基
层组织领导权便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触犯法律,乃至成为当地一霸。调查表明,***
的权欲使不少政策“明星”和乡村“精英”沦为囚徒。
5、怀旧心理。 由于改革必然带来秩序调整以及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社会题目,一
些农民特别是老农民产生怀旧心理,正如1919年列宁在谈论***农民时,对农村政治文
化的滞后性所作的生动的描述:“谁在农村里呆过,谁就知道在三十年前农村中还有不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少这样的老年人,他们说,在农奴制度下要好些,规矩多,很严格,妇女穿得很朴素…
…。”(《列宁全集》第29卷,第10页)值得留意的是,相当数目的乡村干部也留恋过
往吃“大锅饭”、搞群众运动时的做法,感到现在“群众难管,干部难当,工作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