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综合布线在电话、数据水平布线系统中的应用

2017-09-11 05:22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综合布线在电话、数据水平布线系统中的应用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综合布线是通过敷设能
综合布线是通过敷设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的传输电缆、光纤,并以语音、数据信号传输为主的一种综合性布线方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其水平系统的传输电缆为5类及以上的4对对绞电缆,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要求有较高配置标准的场合,采用光纤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投资较大,使用较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语音信号为模拟信号传输,每个语音点需要1对线,每个数据信号需要2对线,1对发送,1对接收,而传输电缆为4对对绞电缆。由此在实际工程中,电话及数据布线方式出现了三种方式。
1 电话及数据分开布线
每个电话及数据点都有1根独立的4对对绞电缆。该种布线方式语音点出现3对闲置,但在建筑功能的变化中,,语音数据点位置和数目随时会发生变化,采取该种布线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灵活性体现在:
(1)在布线到位的情况下,语音点要改做数据点使用,除将原用的一对线改接外,只需在配线架上再将其中闲置的1对线接上,不必另外布线;
(2)数据点要改做语音点使用时,可以在配线架上将原用的2对线中的1对改接用上外,也不必另外布线。
可扩展性体现在:在语音和数据点已经到位的情况下,今后要增加语音点和数据点的数目,具体做法可以利用原有的闲置线,原有的1个语音点可以变为4个,1个数据点可以变为2个,不必另外布线。
2 数据采取综合布线电话布专线
数据布线采取综合布线电话系统另外需布1对专门电话线。当建筑功能明确,语音与数据两种终真个分界很明显,语音和数据点不会互换,语音点今后也无需扩容。采取这种布线方式,避免了每个语音点有3对闲置浪费,所用电话线的本钱要比专门的4对对绞电缆本钱低,但语音点与数据点不能互换,语音点也不能扩容,灵活性不如第一种方式。但数据点可以扩容,1个数据点可以变成2个数据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 电话与数据合并布线
同样采取综合布线的方式,将电话利用4对对绞电缆中的1对线,数据点利用其中的2对线,这种布线方法尚有1对对绞线闲置。该种布线方式与第一、二种布线方式相比,可以省略电话部分的布线、穿管及预埋工作,有1对备用线,语音点和数据点可以互换,且语音点可以扩容。但这种布线方式由于语音信号与数据信号同时在1根4对对绞电缆中传输,电话振铃时的语音信号会对数据信号产生影响。但在实际工程中使用仍然较多。以常州为例,几乎所有住宅工程的语音与数据布线均采取这种方式,很多大型贸易建筑和写字楼也采取这种布线方式,作为电话与数据系统营运商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支持这种做法。
综合以上三种布线方式,笔者以为,假如项目的标准高,且语音、数据点位置和数目今后会有变化,从长远角度考虑,建议采取第一种布线方式为好,可以说这是对今后语音系统和数据系统扩容和变化的一种预布线。反之,项目功能明确,语音与数据两种终真个分界很明显,语音和数据点不会互换,语音点今后也无需扩容,完全可以将语音系***立出来,用专门的电话线布线,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酒店中语音与数据终真个分界很明显,使用第二种布线方式较为公道,而对于写字楼和商场,其语音和数据系统终端分界不是很明确,随着今后使用情况的变化,不定因素会很多,采用第一种布线方式较为公道。而对于第三种布线方式,固然存在电话振铃时的语音信号对数据信号有影响的说法,但由于实在用性,且实践中这种影响也无明显的体现,因此仍有较大市场,对于干扰要求不高的场所,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布线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0;9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 李雪佩.胥正祥.孙兰.王苏阳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3 《智能大厦网络实施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
上一篇:关于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材差调整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