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形态及其内部关系(4)
2017-09-11 06:24
导读:、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的进步影响较大。 6.私营企业主。伴随着农村私营经济的出现、发展而形成了私营企业主。私营企
、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的进步影响较大。
6.私营企业主。伴随着农村私营经济的出现、发展而形成了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
主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雇工人数较多(国家工商局以雇佣8人以上为界线),
对所拥有的企业具有人、财、 物的尽对支配权,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从农民分化出来的
私营企业主数目已不少,一些实力雄厚,有相当影响的私营企业主都是从农民转化而来
的。在一部分农村,私营经济已经是地方经济的主要成分,私营企业主也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7.个体工贸易主。个体工贸易主是指拥有某项专业技能、自己拥有生产资料,从事
某项工、商、服务行业的专业性活动,自己劳动或雇佣少量工人的经营者。如木工、泥
瓦工、理发店主、裁缝、修理摊主、小商店主,等等。
8.雇工。指常年受雇于私营、个体企业中的劳动者。他们对企业的生产资料没有所
有权,以劳动为生。但他们多半是分有口粮田、责任田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其
社会地位又不同于丧失人生自由、完全受雇的“雇佣工人”。
以上各阶层组成了农村社会的主体,至于少数遗留的社会成员,由于其人数极少,
在社会结构中作用微弱,因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把握了上述主要阶层,也就从总体上
把握了当代农村社会的成员结构。
农村各职业阶层之间的主要关系
在对农村社会结构进行梳理、回纳之后,还有必要分析各阶层的相互关系。笔者在
这里不预备具体对各类群体作逐一对应式的类比排序,而是就农村各职业阶层之间最突
出的关系作重点剖析。
农民非农民化过程中初步形成的几大职业阶层,它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用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有所差别的。最为明显的差别是:乡村干部和由乡镇企业治理
者与私营企业主组成的所谓“企业家阶层”是农村社会结构中的主要阶层,它们与其他
阶层的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阶层之间的主线。
判别各职业阶层之间的主要关系的标准是: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可以用
经济收进来显示,政治地位以政治权力来衡量。
关于经济收进。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尤其是农村,社会生产力还十
分落后,尽大多数农民摆脱饥饿不久,正处于温饱稍为有余阶段,一部分农民过上了小
康生活,很少一部分农村人口走上了富裕之路。1996年时中国农村还有650万贫困人口。
中国数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还很漫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民的最基本题目
依然是吃饭题目、穿衣题目、住房题目。另外,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薄弱,农
村社会资源有限,教育、医疗、
培训等都要自己负担。所以说,经济收进对于农民的生
活,对于农民的各个方面影响最为巨大,最为直接。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所谓声看、社
会影响等对农民来说似乎还很远远,不切农民的实际。
关于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农村社会,
权力的作用更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权力的操纵者,能够行使指挥权、组织权,拥有
调动社会资源的资本。
在当代农村社会,经济收进与政治权力之间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对应性,即收进高的
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有权力的收进也比较高。有权力,往往可以增加收进;经济收进
高,在通向仕途之路中就具有了某种上风。
现将乡村社会中的两个主要群体:乡村干部和企业家的经济收进和政治权力作一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要分析。
1.经济收进。乡村干部和企业家无疑是当前农村中的高收进群体。根据我们对江苏
省南部一个村逐户的具体调查,村劳动力从事的职业有:乡镇企业职工,长江捕捞的渔
民,会计,企业供销职员,开小店、修理业、做小生意的个体户,驾驶员,运输队职工
、队长、联防职员、宾馆服务员、电工、门卫、托儿所保育员、镇、市企业职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