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南地区最低保障农业与农村保障体系建设(3)
2017-09-12 01:17
导读:为什么市场气力对苏南农村只是造成一种不彻底的转变呢? 在广东沿海和浙南地区,家庭的经济行为是纯粹利益最大化的,农户尽不犹豫地 接受了新的经
为什么市场气力对苏南农村只是造成一种不彻底的转变呢?
在广东沿海和浙南地区,家庭的经济行为是纯粹利益最大化的,农户尽不犹豫地
接受了新的经济方式,将农业置之脑后或把土地租让给他人经营;在苏南,无疑市场
利益的动机影响了农户的经济参与选择,但利益驱动的气力到了一定程度就受到了限
制,这种限制主要还不是来自于准不准抛荒的行政强制,而是出于“土地是命根子”
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复旦大学人口所将农民的这种心理称为“风险最小化”〔5〕
,即农民耕种土地不是由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而是由于种植解决了家庭吃饭问
题。固然他们对于耕种土地的态度可能是非常不认真负责的,但土地具有生活最低保
障的价值,因此,构成农民心理的支持力。在实地研究中,不少农户解释说仍然耕种
的原因是种田不需要太多时间,固然不能带来很多收进,但至少解决了全家的口粮,
不用往买商品粮;也有人表达了对在工厂就业不稳定的担心,以为只要有土地,即使
失业还可以保证生活,等等。所以可以说,就家庭经济参与而言,浙南模式是“瞻前
”的,苏南模式是“顾后”的,这种心理趋向差别可以在苏南和广东、浙南经济、社
会发展的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构成这些地方社区发展的不同的趋向。
由市场气力决定的农业从家庭经济生活的逐步退出和由风险最小化气力决定的对
最低限度保障的土地的眷恋,这两种气力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苏南农业的现状,形成
了“最低生活保障形态农业”。其特点为对农业收益的忽视、对农业投进的低动机、
对农田耕种和维护的低效率和同时对解决生活口粮的土地的不舍放弃,在总体上形成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了家家户户耕种小块土地的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方式。
不少学者已经论证,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方式对农业生产率和整个经济的效率而
言都是低效的,所以最低生活保障形态的农业同时是处于变革边沿的农业经营形式。
在苏南农业实践中已经出现一些变革,办法之一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新的集体农庄,
其二是出现了农业种植的大户。农业毛收进在10000元以上的, 可以以为是农业大户
(他们均匀每户拥有土地面积为13.79亩)。可以相信, 市场气力会以不可挽回的力
量摧毁一切障碍,苏南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已经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只
要实行适宜的农业制度,并通过相应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的风险,苏南的农业会在
不久的将来呈现出新的面貌,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三、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保障体系建设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针对传统小农特点提出农业现代化需要资本投进
、现代技术、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基本观念。农业现代化除了面临这些投资约束以外,
土地对农民所具有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农业发展本身带来的影响
,也需要充分加以考虑。
最低生活保障形态的农业是在当前的农村产业化方式和水平下,农民“理性”地
对风险环境的判定和行为安排,其所具有的小农经济的一切特点,以及小农经济所不
具有的对土地使用的低投进和低效率,显然和现代农业格格不进。对最低生活保障农
业的改变,必然要求改变农民对生活风险的应付观念和规避手段,即推进农业现代化
的制度创新,因此需要在农村保障体系中,建设能替换农民的土地保障的
社会保障体
系。这是改造传统农业所需的另一种必要投进,对减少农业变革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实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现农业的突破性发展是必不可缺的。
目前,农业经济活动承担者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这部分人口由于就业和年龄的
特点很难进进社会保险体系,也很难享受企业给予的养老医疗福利,国家财政支出的
约束和农村统筹能力的薄弱,限制了国家和农村对农民提供普遍保障的可能性。将他
们完全推给家庭也分歧适,并且随着家庭规模减小和人口活动的增强,家庭保障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