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基层的社会变化(5)
2017-09-12 06:47
导读:。 上述组织,只要不是公然提出政治利益要求,在中国事答应存在的。这类组织一 般不把追求公然的政治目标作为目的,而是借助于关系或各种社会网络
。
上述组织,只要不是公然提出政治利益要求,在中国事答应存在的。这类组织一
般不把追求公然的政治目标作为目的,而是借助于关系或各种社会网络,正式或非正
式地通过协商等手段施加影响,使利益要求体现在政策中。从这种意义上看,通过利
益团体转达要求也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同时,要求实现本团体的利益也对整个社会产
生影响,其他团体可以以此为契机,要求实现自己的目的,要求参与社会决策。
四、结论: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假如从政治制度改革的意义上总结各种社会变化,就可以看出,伴随改革过程出
现了社会多元化和分化的过程。民营经济、小企业的出现促进了社会变化过程,引起
了社会基层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但会使其现有的形式有所
改革。
在这里,关键在于能否从新的社会经济气力中成长起推动经济、政治改革和***
化的气力。市场、民营经济、社会自治的发展,利益团体、新的经济气力的出现,将
使社会制度更加趋于***。
针对中国的企业家阶层能否成为这样的气力,存在着两方面的观点。否定的观点
以为,固然他们有共同的利益、目的,有共同的社会发展设想和参与要求,但是,这
个阶层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一些人知识水平低,声看较差,只注重“经济***”,而
不关心政治***,作为一个阶层,他们推动政治改革的气力尚十分弱小。
肯定的观点以为,企业家阶层的确成份复杂,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普遍的知识水
平较高,职业经验丰富,而且关心社会发展,并在自己的活动中树立起要求参与决策
的信心。所有这些可以视为他们共同行动的利益合作基础。知识水平低的说法,可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符合一些小业主,但不符合一些大、中型企业经营者的情形。说企业家只关心经济民
主,也是由于静态地看题目。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必然要放在首位。争取机会均
等、法律保障和经营机会的保证是稳定经营的条件,而参加直接的政治活动,反而会
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此外,参加一些利益团体、参与人大或其他机构的工作,也是
企业家政治活动的表现。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声看在农村地区已相当高,在城市地区也
日益见长。
无论如何,中国的企业家阶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中间社会气力的存在条件,如
在社会上的权力、声看和收进等条件,也处于变化中。企业家阶层开始走出纯经济领
域,提出利益要求,参与社会活动。固然这并不意味着仅靠他们就能推动政治制度的
改革,但他们却能帮助促进自下而上的变化。同时,通过结成利益组织要求国家保护
企业的经营条件,也促使作为社会气力的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保护经济权利是迈向
保障政治权利的一步。
(本文是德国经济学家、特里尔大学教授托马斯·海贝勒给本刊的专稿)
[①a] 参见1995年3月17日《工人日报》和1995年5月26日《中
国工商报》。
[①b] 参见1993年5月11日、1994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②b] 同上。
[①c] 参见《政
法学刊》1994年第2期第1页。*
【责任编辑】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