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
2017-09-15 03:36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陈〓浩【内容摘要】〓农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
陈〓浩
【内容摘要】〓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
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农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发
展状况综述出发,分析了外流的动力机制,回纳评述了劳动力外流影响的正负效应,并对劳
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作了一定的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陈〓浩〓中国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
1〓中国劳动力外流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我们这里基于农业部“‘民工潮’的跟踪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数据①和其他资料来
考察中国劳动力外流基本状况及特点。
11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众多,发展速度快。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建国后虽经历\了
曲折的道路,但始终没有停止,计划性的转移决定其规模相对较小。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
展使过往的计划转移方式不能适应要求,因而在70年代农民外出打工已出现,但到80年代初
其,全国外出打的农民不足200万人。据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等六省
不完全统计,1982年农村劳动力外流不足100万人②。到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村和城
市的继续改革,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进步,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基本建设项
目纷纷上马,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国家不能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条件,虽只能形成民
工型的就业,也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人数骤增,尤其是进进90看作代,外流规模不断增大。
到1993年,上述六省劳动力外流增加到2400万人。1982年,安徽省农村外流劳动力127万
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量的07%,1988年外出55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23%。六年中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年均递增705万人。从1989年开始,每年外出劳动力递增110万人,1993年高达500万人,
占当年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66%③ぁ1993年全国约有6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活动
,约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其中跨省活动劳动力达2000多万④。另据1995年的资
料估计,全国活动人口已达到8000万⑤。
12〓活动倾向性很强。我国从农村流出的劳动力,在流向上表现为以下特点:(1)流外乡
外,但留在县内的占307%;流出县外,但留在省内的占332%;流出小外的占36%2%。省
内活动(包括县内)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主要方向,占到农村总劳动力的96%,流出省外的
劳动力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4%(包括少量跨国劳动力活动)。(2)劳动力外流主要停留在大
城市的占278%·(其中,沿海地区101%,内地177%),主要停留在中小城市的占451%
(其中,沿海地区157%,内地295%);停留在乡村的占208%(其中,沿海地区51%,内
地157%);另有62%难以确定。大部分外流农村劳动力进进了各类城市,少部分流向农村
。(3)东部地区外流农村劳动力占当地农村总劳动力的131%;中部地区161%,西部地区
占141%。在跨省活动的劳动力中,东部主要在本区域内活动,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只占43
7%;中部则大部分流向东部地区,占到718%;西部地区流进东中部的占616%,其中流进
东部的占522%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对28个县(市)的调查
⑦数据与上述资料相比,也说明了活动倾向性很强。
13〓外流时间常年化。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初始阶段,多是农闲季节短暂外出,近来年,这
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1993年外流劳动力中,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占16%;3至6个月
的占246%;6个月以上的占594%。在全部外流劳动力中,外出时间在10个月以上(基本上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视为常年在外)的占532%;季节性外出的占398%;偶然外出的占7%。季节性流一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