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7)
2017-09-18 01:06
导读:是在农民题目上,不相信多快好省者,首先是不相信四十条,不相信农业发展可以相当快。 他试图用一大二公等办法来破除“资产阶级权利”,实现更大
是在农民题目上,不相信多快好省者,首先是不相信四十条,不相信农业发展可以相当快。
他试图用一大二公等办法来破除“资产阶级权利”,实现更大的公平,激发更大的社会主义
积极性,以达到多、快 、好、省的目的。但是,事与愿违,这种公平并没有带效益,相反
使我国体制的弊端更加突出。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只有大锅饭,没有铁饭碗。农村是旧体制
的最大受害者,也是旧体制最薄弱的环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又来自农村。这一点并
不是一开始就充分意识到的。就体制改革来说,起初我们着重在城市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
试点,但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而没有被正式列进改革范围之内的包产到户却迅速发展,并
终于成为我国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起初,我们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农业的
发展,出乎意料的是,它促发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起初,我们发展社队企业的目的是为了
扩大就业和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出乎意料的是: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场经济的先导气力。但这些也不是完全无意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首先抓农业这一环,这是依据毛泽东提出的农业为基础、以农轻重为序的理论自觉制定
的。三中全会关于农业题目决定草案是以重新确立毛泽东倡导的一切从实现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的,它夸大:尊重农民的自主权,鼓励各地农民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
愿选择行产责任制的形式。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都是党领导下
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党总结了农民创造的经验,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既有对过往“左”的框框的大胆突破,也有对过
往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东西的继续和发展。两者缺一就不可能顺利过渡到这个新阶段。
农民和农业题目对中国产业化的极端重要性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提出这个思想本身就是巨
大的功绩。今天,我们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好的这件事
情做好。我们在解决这个题目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展,但仍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从当前
来看,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我国人口的巨大压
力和资源的相对短缺,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局面将继续是严重的。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并不在于
能否多建几个工厂,而在于如何把日益增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我们在选择社
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时,认清中国农民题目的极端重要性仍然是
我们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注:①《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十五卷,第336页。
②季诺维也夫:《列宁主义》第10页。
③《马克思因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95页、296页。
④见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104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⑥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第1077—1078页。
⑦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588页
。
⑨毛泽东:《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1950年6月23日)。
⑩《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1433页。
(1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题目》(1957年2月27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2)《列宁全集》第43卷,第280页。
(13)《列宁全集》第41卷,第376页。
(作者单位〓〓马列主义研究所〓〓责任编辑〓〓王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