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

2013-11-17 01:40
导读:交通物流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侵犯驾驶行为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侵犯驾驶行为 驾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侵犯驾驶行为 驾驶态度 行为矫正 道路安全

  【论文摘要】从学的角度,通过问卷的方式,对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的产生动机进行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构建了能揭示驾驶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得出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等心理因素,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对驾驶员实施侵犯驾驶行为具有预测作用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从态度改变、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驾驶员的自我能力评估等方面入手对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进行娇正的策略。

  1引言

    众所周知,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因素是最主动、最活跃的,尤其是机动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强者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比较了欧美、日本等对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得出驾驶员的失误约占总原因的70.8 %。因此,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水平是控制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内容。

    围绕驾驶员安全驾驶,有许多研究已陆续地展开,其中侵犯驾驶行为是近几年国内外对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Administration , NHTSA )(1997)认为侵犯驾驶是“一辆机动车以某种对他人或财产有害或可能有害的方式运行”。许多交通违法行为都可以属于侵犯驾驶行为,比如:争抢车道、转弯不打转向灯、闯红灯等等。以往的研究表明,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韦华等(2以辫)也提出“在中国由于驾驶的复杂,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需要一定的侵犯性,但侵犯性是不安全”的观点。

  当前,对侵犯驾驶行为的研究角度比较多,例如:个性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等。后者研究人际知觉、人际影响,考虑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认为驾驶员的侵犯驾驶行为是由其对驾驶行为不正确的态度所引起的,并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出于对驾驶员侵犯行为矫正的目的,笔者认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能够揭示驾驶员对侵犯驾驶的态度是如何作用并产生侵犯驾驶行为的,该研究引用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理论之一—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作为研究思路的出发点,对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的产生动机进行研究,并期望研究结果能够为驾驶员侵犯驾驶行为矫正提供新颖且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

  2研究的构思及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是Fishbein和Ajzen提出的,该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态度和行为关系的理论框架,认为态度可以成为行为的预测值。具体地讲,人们对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引导和控制行为。

    1)对行为的态度是指人们对行为具有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评估;

    2)主观标准属于社会因素,表示人们感知到的实施某一行为的社会压力,支持还是反对,类似于对社会规范的感知;

    3)知觉行为可控性,是指人们对自身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知觉。

    通常,人们对行为有越多的肯定态度和主观标准,越高的行为可控性,他们就有越强的实施行为的意向,越可能表现出实际行为,即预测效果越好,图1是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目前TPB理论在行为研究和矫正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该研究假设机动车驾驶员对侵犯驾驶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知觉行为可控性影响驾驶员实施侵犯驾驶行为的意向,并最终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实施侵犯驾驶行为,图2为假设模型。

[1]    

上一篇: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