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的实践

2013-04-29 01:14
导读:生物科学论文毕业论文,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的实践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从新课标相关内容出发,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多种途径,如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资源、多媒体资源,积极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关注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等策略。力图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让学生深刻体验情感教育,最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感目标   体验  
 一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参照,只能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经验。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跟上新课程改革、胜任新课程改革,关键是每位教师的思想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其实这三年来,广大教师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从课堂教学模式到备课方式,从学生主动学习到培养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掌握为目标的要求。其中,情感目标如何实现一直是生物教学研究上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充满灵动、活力和激情,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隐性教育,即感受性教学,让生物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我们要关注在生物课堂中实现情感目标进行实践和研究。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实践训练为教学主线,以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转变。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就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二   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学中要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因此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在课程实施中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所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不能将其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设计和实施。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和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将这个目标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统揽全局,进行适当的规划,精心的布置,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


 三   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情感教育目标中注重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生物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包括问题探讨、正文、图表、资料分析、科学前沿以及思考题与讨论、课后练习、生物实验等),对教材进行情感分析、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1、显性的情感素材
 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许多科学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常这类情感素材以含情的语言文字材料或者直观的图片、图表等形象材料,或者以具体的人和事为情感载体,具有教育性导向作用,对我们产生深刻的情感刺激。情感是具有感染力的。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即一个人的情感一旦表现出来为他人所感受,就能引起他人相似的情感体验。据此,我们可以深入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不但给以明示性的展示,准确地“传情”,也要善于用语言和表情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于利用学生的表情来增强情感体验效果,从而对学生产生情感感染。
 教材中显性的情感素材的发掘和应用的部分案例如下:
教材内容 情感表现 教师活动 学生体验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史教育内容。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把时间、科学家、观点、贡献等列成表格,有意识地强调科学发现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情感刺激。 ①科学发现是个长期的过程,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②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③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④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太空育种 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合课本中三系法水稻、杂交水稻的知识,介绍该技术的贡献和意义。结合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分析太空育种知识。 ①我们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位于国际领先地位;②我国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产生民族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3、我们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让学生阅读我们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并增加一些课材料,如最近几年内我国一些生物种类的变化,大家身边的变化,并讨论分析原因。 ①我们有丰富的生物资源;②我国生物资源正面临着威胁;③我们有责任要保护生物资源,从身边做起,爱护动植物;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很重要等。
 2、隐性的情感素材
 在生物学科中,更多的教学内容是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的。但在反映客观的科学事实过程中往往仍然会隐含着某些“隐性”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只要细心体悟和感觉,恰当的引导,从而带来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材中隐性的情感素材的发掘和应用的部分案例如下:
教材内容 情感表现 教师活动 学生体验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列表分析:地壳和细胞的元素组成和含量,提出问题: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①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②生命的起源问题;③生物的物质性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发布)
2、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的进出方式 结构和功能统一性的观点,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展示细胞膜模型,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模拟演示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①实验技术的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性;②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人类基因组计划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承担了1%的任务,其他五个均为发达国家,分析我国也是参与国的原因。 ①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②科技实力位于领先水平;③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等。
 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果,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逐步体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恰当结合使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实现课堂的情感目标这样的抽象内容,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会发挥更强的效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seac.com )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案例如下:
教材内容 情感表现 教师活动 学生体验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珍爱生命的教育,认识生命的本质,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尊重和感谢父母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知识结构等,动态演示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 ①理解生命的诞生;②感受亲子代的联系,产生母亲伟大的情感;③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列出一些学者对生物进化的不同观点,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 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②理解一种科学观点形成的不易;③感受到生物不断在进化,进化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④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3、生态因素 形成生态学观点,感受生物界的奇妙,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课件中插入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片剪辑,如动物的繁殖,互利共生的生物,捕食、竞争等,分析理解生态因素的类型和作用对象。 ①对常见生物现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②感受自然界的奇妙;③更加热爱自然,关注自然,进而保护自然。
 (三)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正确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课堂教学的方向,切实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目标。它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为此,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也随之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整理)

 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案例如下:
教材内容 情感表现 教师活动 学生体验
1、新陈代谢与酶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酶活性?是如何影响的?让学生提出假设并验证。 ①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动脑动手;②养成质疑、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③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让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①认识科学发展的特点;②培养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感受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意义。
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学生先分组、分工,要求学生设计调查过程及方法,检查学生自主完成的总结分析调查结果报告 ①感受遗传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②理解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和遗传方式;③应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新课标指出,课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把日常生活经验中学生十分熟悉的事实,却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释不了,学生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就成为学生去探究,去主动学习寻求答案的动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现状,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唤起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主动地评价,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励行的效应,从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效果。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案例如下:
教材内容 情感表现 教师活动 学生体验
1、人和动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思考:“不吃早餐的同学,为什么往往在上午上课时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吃饭挑食、偏食会出现什么后果?”“肥胖的成因,脂肪肝可能的病因?” ①提高健康意识,注意营养和锻炼;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挑食偏食;③在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对生活有益,产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2、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电视上看到的“滴血认亲”是否科学?学习遗传规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亲子鉴定方式质疑。分析各种血型的人婚配后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 ①理解血型的遗传方式;②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③关注生活细节,勤思考,多动脑,养成质疑的习惯。
3、人体体温调节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引导思考:“人在冬天为何会发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生病发高烧时,常常会盖很多被子,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在军训时,有的同学会中暑,这是怎么回事?”。 ①关注自身变化,质疑生活常识,从中探寻生物知识;②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③养成勤思考,多动脑,多质疑的习惯有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4、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介绍现代科技发展,如基因身份证、DNA指纹技术,基因预防和基因治疗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前沿发展。 ①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③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关注社会前沿,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去适应新问题和新情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一个宽泛的目标去获取信息,即以某一种方式迁移到另一种方式中去,从这种意义来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即服务于生活。而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习知识的获得是源于生活情境的学习——基于日常生活的学习。不要把学习仅仅理解为狭隘的课堂说教,给学习一个宽广的空间,让源于生活情境的学习在教学中立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师应通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教学情景,设计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高尚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四  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一)实践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现在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人和动物三大类营养物质时,结合日常生活碰到的现实问题,利用课本知识能让学生理解原理,同时加强了自身健康的关注,受益匪浅,自然地增强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
 2、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一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在发现、获取、掌握、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我国资源、科技发展的介绍,增强了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必须认真学习的意识。
 3、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集腋成裘,总结成经验,将经验提升为理论。在新标下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策略的实践和研究中,本人有以下体会和感触。
 1、注意策略的有效性思考
 在新课标理念的带领下,生物教学过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不能将其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设计和实施。因此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策略的实施必须考虑到跟其他目标的关系,要注意该策略的有效性问题,如课堂时间的安排、教材内容的适应性问题等。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2、加强学生的差异性分析
 生物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策略在实施中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很难在实施初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从实践的结果看出,策略在不同学生身上取得的成效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在制定策略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差异性的分析,尽量能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或者制定不同层次的策略。
 3、关注社会的时代性发展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教育手段也要与时惧进,不断更新,我们教师更要继续提升自己,做一个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人。尤其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包括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以及学生的学情变化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往思,《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10期
 3、刘孝华,《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7期
 4、夏聪美,《生物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2期
 
    上一篇:浅议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真学生”-生物科学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