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强纲领四项主张中,公正性和对称性引起的争议最为激烈,因为这两项主张是理性主义者所无法容忍的。因为这与传统的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原则和科学哲学家的一贯要求,是大相径庭的。在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眼中,真与假,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只是科学家的社会利益上的一些不同的反映,从而使得科学与伪科学之间不再有任何界限,这必然给科学事业的正常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会使得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反身性原则,同样也给科学知识社会学带来许多问题,该原则要求各种说明模式必须能够运用到社会学本身,那么,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声称:“所有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那么建构论本身的理论也不例外;如果相对主义者断言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标准,我们是否相信他们的这种断言当真?霍华利对此批评道:“如果对于所有信念的说明都应当具有同一种无偏见风格和对称风格,那么,这种说明大概适用于那些倡导某种强纲领的人所具有的信念。然而,这些信念明确要求具有一种科学的,这种纲领既不敢疏忽而失去,又不敢明确断言的地位,因为无论这样失去这种地位,还是如此断言这种地位,都会颠覆这种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不管如何给自身定位,都会陷入困境当中。
科学知识社会学并不能彻底贯彻自身制定的纲领,且他们的理论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反身性问题。因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一直自称自己的研究领域,是和其他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一样,都是科学。言下之意,所有进行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人都是科学家。既然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那些科学家的理论是受到一些社会利益、社会权利的制约或以往的错误信念的影响而产生的理论,那么,进行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这些“科学家”们是否和自然科学家们一样,他们的理论的提出也是由某个社会集团的利益所决定的呢?还是受到某些社会权力的制约呢?抑或是受到他们以前的错误信念的影响而提出的有问题的理论?
二、SSK的社会学有限论转向
从科学知识的本质来看,由于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自然界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的本来面目,找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使科学理论符合自然界的真象。因此,“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也就决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虽然,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学理论与自然界不符的现象常有,但依据自然界为目标或参照物,科学知识在不断地朝向客观迈进。闭”而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在“对科学知识的研究中,把人类社会中的合理性标准等同于科学合理性。人类社会中的合理性标准是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方式能否得到多数人认同进行评判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中的合理性标准就应该与多数人的行为习惯相一致,而人类社会的行为习惯又必然会受到民族、地域、风俗等影响。所以,通常以“多数人标准”真理观作为人类社会中的合理性标准,理所当然地会由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合理性。把人类社会中的合理性标准与科学合理性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强纲领内在的理论矛盾,使得科学知识社会学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其外部,由哲学界、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史界科学家们本身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形成了合围之势。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强纲领主张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强纲领理论的破绽日益暴露在众人的眼前。而其内部,在强纲领的统领下,科学知识社会学下存在着众多的亚纲领,主要有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型,巴斯学派的经验相对主义纲领,巴黎学派的科学人类学纲领等。这些亚纲领总体上遵守着强纲领的基本精神,但不同的亚纲领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来分析科学及科学知识,随着这些分析的不断深人,科学知识社会学内部的理论分歧日益增多,为强纲领的分化埋下了隐患。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