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魏晋名士与后现代明星

2014-09-17 01:0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试析魏晋名士与后现代明星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关健词:魏晋名士 后现代明星 传统美学 后现代美

  论文关健词:魏晋名士 后现代明星 传统美学 后现代美学 差异

  论文摘要:魏晋名士是传统社会的明星,是传统美学的承载者,后现代明星则体现了后现代美学的若千文化意蕴,当将二者并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可以探究到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许多差异。二者都对自身形象表现出了极大关注,前者具有形而上追求,后者却只有功利目的;前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后者却是瞬时的、速朽的。这体现了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不同。

  魏晋名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魏晋之际风姿绝秀、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在通常的学术描述中,这一群体大体包括以三国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名士,以何晏、王弼为首的正始名士,以釉康、阮籍为首的竹林名士,以石崇、潘岳为首的西晋名士,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东晋名士。名士之名,一方面在于作为知识阶层一的他们或者出身于士家大族,或者依附于政治权威,门阀政治与庄园经济保证了他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话语权的绝对占有;另一方面,他们对自我形象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又常以其高言异行与主流的、传统的意识形态形成对抗,这些行为很容易为他们博得令誉与重名。这两个方面很自然地使他们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成为传统社会的明星。

何谓后现代明星?其内涵及外延则要模糊得多,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后现代”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与不确实性。回视已有的对“后现代”的界定,可谓花团锦簇,后工业时代(贝尔)、消费社会(波德里亚)、第二媒介时代(波斯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杰姆逊)等等关于后现代的语义群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概念景观。这些表述的内蕴不一,甚或相互姐龋,但可以确知的是,后现代绝不仅是一个时间段的简单划分,对其形形色色的描述,实则反映了我们处身于其间的生存世界相对先前社会的迁离变动,这些变动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结构、交往方式、消费手段、休闲方式、视觉形象、哲学思考等等领域,社会的变迁重塑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比如,生活于大都市的人们常常对中国古典诗词以自然意象为中心的世界感到隔膜,渐觉疏远,而渐已习惯了高楼大厦、影视网络和街道上扑天盖地的张贴广告与鳞次栉比的购物商场。后现代明星正是这一社会的产物,或者说,它是“消费社会”“第二媒介时代”“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在我们的视野里,主要将后现代明星界定为依托当代传媒成为人们关注对象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文体明星,尤其是前者。这些明星凭靠影视、网络、广告等多层面狂轰乱炸般的传播媒介,迅速地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构成了生存于当代社会的人们一种无法摆脱的生活经验。

魏晋名士是传统社会的明星。在朝廷、士人、民间为骨架建构的传统美学中,士人美学构成主干,可以说,魏晋名士是传统美学的创造者与承载者。而后现代明星则是后现代社会的明星,是大众文化构成后现代美学的重要内容。后现代明星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同时也就成为后现代美学的体现者。当将魏晋名士与后现代明星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便构成了十分有意思的景观。他们存在着些许相似,他们更有着太大区别,从对两类明星的对视中能够见出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几多差异。

  一、两者对外在形象的关注及其文化意组

对自我外在形象的极大关注,是魏晋名士与后现代明星共有的特征。

二者对外在形象的关注,最集中的体现于服饰上面。就魏晋名士的服饰而论,可举数例得知:

植初得浮,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署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祖,胡舞五推锻,跳丸击剑,诵排优小说数千言。

魏末阮籍嗜酒荒放,寡头散发,裸祖其踞。其后贵游子弟暗、王澄、谢鱿、胡毋辅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情,脱衣服,寡五态,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由以上两例可知,魏晋名士的服饰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着意修饰装扮自己,甚至涂脂抹粉,这演变成魏晋的傅粉之风;另一种是粗头乱服,不事雕琢,更有甚者是脱衣裸形,这成为魏晋的裸程之风。两种服饰之风在形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不过,其背后却都表明了魏晋名士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上一篇:试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角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