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014-10-06 01:08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和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一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和成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本文拟对1979年以后的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历程,以及现状与问题做一客观描述,并就此提出笔者的建议。
一、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逐步加强
改革开放后,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农村教育战线普遍开展了以谋求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正是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不断发展、成熟起来,其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1984年,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酝酿发动阶段,其主要内容是拨乱反正,使农村教育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79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湖南省桃江县委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
情况报告》,这是中央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农村教育怎么办的问题,主张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行普通教育、业余教育、
学前教育一起抓,三者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为后来提出的“三教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和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针对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并举,国家办学与业务部门、厂矿、人民公社办学并举的方针;县以下教育事业应当主要面向农村,为农村的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可以适当将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农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促进农村主义建设;一定要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一定要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学好知识和本领” 。
上述一系列文件精神,基本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中的应有地位,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拉开了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序幕。
第二阶段,从1985年至1993年,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阶段。主要侧重于调整教育结构,解决农村教育脱离农村和社会需要的问题。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明确了中
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确定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学原则;明确提出要由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提出了19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战略、指导方针和重大政策措施。为了全面落实《决定》和《纲要》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弊端,1987年2月,国
家教委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在河北省阳原县、顺平县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以及社会发展与农村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目的是,把农村教育由过去的单纯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坚持“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促进“燎原计划”与“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有机结合,为当地建设培养迫切需要的中、初级适用人才,从整体上形成与农村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体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989年3月,国家教委在全国建立了11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和30个地区(市)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联系点,加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的实验县(市),实验县(市)总数近千个,“燎原计划”示范乡镇发展到近万个,分布在全国四分之三的县(市)内。在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地区,教育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初步改变了过去单一普通教育的局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都有了很大发展,“三教统筹”的局面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