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1)

2014-10-26 01:26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试析从市民社会看中国公民文化建设(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关健词:公民文化 市民社会 公民意识   论文摘要
论文关健词:公民文化 市民社会 公民意识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作为缺少公民意识的中国面临着建设公民文化的重任。虽然当前的公民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却存在公民教育形式化、市民意识的缺失、无法回避的村民意识等问题。市民杜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为公民文化建设带来了曙光,为当下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祈的视角。
  公民文化是一种地域型、臣属型和参与型政治态度的合理聚合,它强调政治输人的理性参与,因此是一种参与型复合政治文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历程告诉我们: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子民、臣民意识很强的国家来说,培育公民意识,实现政治文化的转型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著名学者李慎之先生曾深切感叹“千差距,万差距,缺少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认识到差距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如何缩小差距。但公民意识的产生和公民文化的培育是政治渐进发展的结果,需要种种有利条件,盲目照搬或一味灌输是注定要失败的。从五四时期的改造“国民性”到现在的公民教育,都在努力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建设公民文化,虽然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民文化建设仍存在诸种问题:公民教育形式化、市民意识的缺失、无法回避的村民意识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文章试图从市民社会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公民文化建设,并为当下公民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反思中国公民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民文化”这一概念,论述了公民文化与民主制之间的关系。此后,公民文化成为研究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环节。公民意识是公民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在中国从古至今便没有公民,更无公民意识。中国人向来不缺乏“臣民意识”,“服从”二字已在潜意识中扎下了根。“当大多数有政治参与强烈要求的中国国民还仅仅具有村民身份和村民意识,当他们的政治‘知觉’里充满的是更高一点的‘臣民理想’,而且这些希望‘当稳奴隶’的臣民意识还与中国特有的‘子民习惯’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他们的实际政治行为还完全是机会主义模式或者是冷漠。作为公民,最起码应具备两种意识,一是“主人”意识,二是“平等”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两种意识,公民才会有进一步的政治参与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否则如果当权者缺乏公民意识,就会滥使公权,打死孙志刚,以及“处女缥娟案”、“夫妻看黄碟”等事件,就会继续发生。民缺乏公民意识,就摆脱不了奴蟀意识,把权者当主人,逆来顺受,任打任骂,甚至连自己的生存权都保障不了。因此,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短时期内培养起公民意识,实现传统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此,阿尔蒙德早就提出:“教育是时间的最明显的代用途径然而正规教育不能传授作为公民文化重要成分的基本社会态度,不能树立社会信赖和信心,不能传播主动性和被动性,参与和疏远,地域民、臣民和参与者取向的奇妙混合。阿尔蒙德的建议是开发其他政治社会化渠道:家庭、工作场所和自愿团体以及现代化、工业化等。
  当然如何建设公民文化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各国自己去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深人人心,人们的维权意识有所苏醒,出现了“熊德明讨薪”、“王海打假”、“村民自治”等现象。然而毕竟这些还只是零星的公民意识“火花”,中国的公民文化建设还存在严重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形式化的公民教育
完整的公民教育从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权责教育。仅具有良好品行的公民只是被动的公民,要成为主动的公民还必须了解公民的权利,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积极地承担监督和参政的责任。公民意识“在本质上必然呈现与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平等、自由为轴心的政治价值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并呈现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的三元内在结构。相比之下,中国的公民教育则成了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同时由于缺乏具体要求和实施计划,加上学校德育本身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冲击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学校公民教育也只是成为口号,流于形式。
上一篇:试论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中的“孝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