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10)

2015-01-20 01:44
导读:自先秦至民国,既有政府强制移民,也有下层民众自发的临时性或永久性的迁移,两种人口流动共同汇成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上世纪相关研究获得长足进


自先秦至民国,既有政府强制移民,也有下层民众自发的临时性或永久性的迁移,两种人口流动共同汇成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上世纪相关研究获得长足进展,成果丰硕,但也存在值得改进之处。
首先是研究的不平衡性。对某一历史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研究关注较多,成果丰硕,而对另一时期则关注较少,如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成果稀少,几乎形成“断层”;中国历史上几次农村人口大流动举世瞩目,吸引众多学者的目光是顺理成章的,但对较小规模的人口流动的研究显得较为冷清,如“走西口”;对战乱、灾荒等非常时期人口流动研究较多,而对平时农村人口流动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对历代历次农村人口流动的驱动力、流向、影响等均有深究,而对流动的主体流民或移民本身则缺乏研究,如此等等。“不平衡性”的存在,意味着未来的研究应该有所侧重。
其次,研究领域有待拓宽。从总体上说,经过一个世纪的积累,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的确硕果累累,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但仍有进一步开拓的余地,如近代流民问题,宏观或整体研究较为深入,而分区分省研究则不够,移民问题也是如此;农村人口流动本身研究较多,而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多边关系亟待拓展,如人口流动与环境的变迁、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流动与城乡关系、人口流动与生育文化、人口流动与国际关系等等;缺乏比较研究,纵向的或横向的,均无从谈起,丘本立《从世界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移民问题刍议》②,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只有不断开拓,才能推进这一领域向纵深发展。
再次,放开视野,进行跨学科研究。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的领域,就事论事,单纯从历史学或人口学或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无助于研究的深入。“新的综合”,即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是当今学术研究的普遍趋势,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也应该放开视野,寻找新的结合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更新知识结构,引入管、社会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取得新的超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前景广阔。期待在新世纪里有更多的成果呈现。
————————————————
②丘本立:《从世界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移民问题刍议》,《世界历史》1986年第3期。

上一篇:知识分子伦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