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几个误区

2015-04-10 01:1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浅论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几个误区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关健词〕新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论文关健词〕新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墓础教育语丈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认识的误区和教学操作上的失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多说多讲,让学生占用较多的课堂时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大家共同研究问题;鉴赏课文写作之美只通过反复诵读就可实现;对课程改革与考试的关系认识定位不准确;新课程要淡化语法、修辞的学习。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语文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关于语文课程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教学操作上的失误,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这些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误区一:“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多说多讲,一切交给学生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

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多说多讲,教师少讲或者不讲;上课时教师不能占据课堂,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因此,每节语文课教师都把读书、了解作者、认字、释词、分析重点句子、剖析文章脉络、总结文章主旨、探求文章写法、赏析语言特色、实施美育,甚至处理作业、批改作文、出考试题、评阅试卷、批改作文等,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每一节课都要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大面积发言,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不能也不敢多讲,否则就是教师包办学习,就是一言堂,就是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严重违背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些地方甚至把“一切交给学生去做”作为教学改革的成绩加以渲染。

这是严重的认识偏颇,是对课程改革理念的曲解,是矫枉过正、走上极端的错误做法。把学习权、参与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这是对的。但是,首先需要弄清“唱主角”的内涵。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能简单地从教学活动的形式或者占用课堂时间的多少去衡量。让学生“唱主角”,首先是在教育理念上,要确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的新观念,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况,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要学”的内因,真正开动思维机器,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施教、作业、训练等各个环节,都要清楚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时时想到如何让学生容易学会,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就是在理念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要因文章体裁、内容制宜,要因人制宜,灵活掌握,求真务实,以学习效果为根本。至于谁为主体、谁是主角,不能仅仅看外在形式,也不能仅仅看谁在活动或者谁占用课堂时间多。教师或学生占用时间多甚至始终占用课堂时间,这并不等于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主角。在这个问题上,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动机和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所学甚少,就是一种花架子。那种一提到教学改革,就连必要的教师引导和讲解也不敢做了以及担心被指责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如教师不讲了,那么教学方法中最基本、最传统的讲授法也就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上一篇:试析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