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
2015-04-19 01:08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作者:孙赫 Maria Juliana Gomez[摘 要
作者:孙赫 Maria Juliana Gomez[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经济及
政治合作的状况,对双方进行战略结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行性,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拉丁美洲 加勒比 战略结盟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展现出的快速经济增长,在今天反而成为中国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追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及环境保护的平衡持久,因此当今降低能源需求、食品安全、巩固宏观经济、科技发展及环境保护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公共政策正在逐步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调整,也预示着中国应加强与在农牧业和能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由33个国家组成,从北到南全长1.1万公里,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可谓地大物博,除了森林资源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矿物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与拉美有着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一、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合作状况
1.经贸合作状况
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贸易量较小,年双边贸易额仅为10.28亿美元。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由于遭遇债务危机,经济受到重创,中拉年均双边贸易额为17.3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后,拉丁美洲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也非常活跃,1995年中拉双边贸易额突破60亿美元,2000年达到125亿美元。从1997年~2000年中国对拉美的出口增长了5.19倍,进口增长了1.5倍。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贸易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双边贸易额由2001年的15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504.6亿美元,2006年中拉贸易额更是达到了702.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9%。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重要贸易伙伴与出口市场。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成为中国在拉美的前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智利、秘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秘鲁第三,巴西第四大出口市场。此外,中国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国的贸易额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投资合作状况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很多中国企业具备了对外投资的实力。而拉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正需要较多的外部资金。中国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已经成为对拉美投资的主体,200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36.2亿美元,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拉丁美洲的金额为16.7亿美元,占中国总对外投资的46.2%。其中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巴拿马和墨西哥是中国对拉美地区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合作伙伴,委内瑞拉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投资目的地,累计投资额达15亿美元。中国投资拉美地区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3.政府间合作状况
2004年胡锦涛席访问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等拉美四国,并出席在智利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领导人访华。2005年秘鲁总统访华。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领导人的互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友谊。
拉美各建交国在世界卫生大会、联大等涉台问题上继续坚定支持中国的立场。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选举等国际事务中,拉美国家同中国合作良好。中国全国人大加强了同拉美议会的交流合作,中国同美洲国家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顺利开展。
二、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行性分析
1.有利因素分析
(1)拉美地区的农业优势
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在未来对粮食与肉类供应的需求,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同在农业种植及牧场播种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组成联盟。根据安第斯国家共同体在其2006年度南美洲指数报告中的数据,中国的人口比南美人口多出9.3亿, 中国人口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公里130人,而中南美洲国家的人口密度则是每平方公里27人,72.5万公顷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其中12.5万公顷为可耕种土地,由此可以看出该地区具备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所需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