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工业经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若干问题(1)

2015-05-22 01:10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国工业经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若干问题(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 提要 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是由于两种不同的资源定价方
内容 提要 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是由于两种不同的资源定价方式决定的。一种是对资源直接定价,一种是对资源间接定价,间接定价的资源就是资本。人力资源也是一种有价资源,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就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在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动态性、虚拟性、交易性三个 问题 。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就是一个得到收益权的过程。

  提到人力资源的资本化问题,就不能不提到 企业 产权 理论 。企业产权理论或 现代 企业理论,更强调的重点是谁或哪一种资源“应该”得到企业收益权,而不是谁或哪一种资源“怎样”得到企业收益权,是一种结果的 分析 ,而不是过程的分析。在企业产权理论看来,人力资源不是不能资本化,而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不好,会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只有物质资源得到收益权,或物质资源成为资本,其结果才是最优的或较优的。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交易成本理论,其派生理论有:信息成本理论、监督成本理论、协调成本理论、代理理论等等。人力资源“应该不应该”成为资本或资本化,为什么现在提出人力资源的资本化问题,也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之一。

  一、物质资源的资本化资源就是资源,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其过程是什么,理论上怎样解释?我们首先讨论物质资源成为资本的原因和过程,然后再把物质资源资本化的理论 应用 到人力资源的资本化过程的分析中。对于物质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原因,在理论上有这样几种解释: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物质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是因为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而劳动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是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商品。

  (2)风险理论。市场中充满了风险。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有三种,一种是逃避风险的态度,一种是追求风险的态度,还有一种风险中性。企业理论认为,职工是风险逃避者,他们倾向于选择有保障的收入;资本是风险中性,企业的风险主要由物质资本来承担。企业利润是对承担风险的报酬,谁承担风险谁就应该获取利润,因而承担了企业风险的物质资本应该取得利润。同时,物质资源可以成为一种抵押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物质资源的投入和使用,物质资源是一个不断的全部被质押和更新折旧的过程。质押的过程就是承担风险的过程。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定价理论。企业不能无偿使用资源,使用任何资源都是有付出的、有代价的。对于使用资源所支付的费用,就是使用资源的价格。1确定使用资源的价格,有两种方式,一种对资源直接定价,一种是对资源间接定价。直接定价是在使用资源之前,就商议确定资源的使用价格,如利息是使用资金的费用,是一种直接定价;工资是使用劳动力的费用,也是一种直接定价。而间接定价是在使用资源之前,不能用契约确定资源的具体价格,而是确定一种收益的权力,即所谓的剩余收益权。例如投资100万元,占企业总投资的15%,那么企业利润的15%的收益权就是对投资100万元的资源的间接定价。

  比较以上三种理论,看来间接定价理论更能一般化地说明问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专门对物质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的一个特有解释。假定某一个企业是劳动者或工人整体拥有企业物质资源,并且不实行按资分配,企业的全部剩余收益都是按劳动贡献进行分配,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资,如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企业,或西班牙的股份合作社,可以看作是这种企业的近似形态。那么在马克思看来,在这样的企业中就没有资本了,资本问题也不复存在。而我们看来资本问题依然存在,这样的企业是人力资源得到企业的全部剩余,即人力资源资本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尽管不是一般形态)。不用讳言,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企业已经消失了,但西班牙蒙德拉贡的股份合作社依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为了把物质资源资本化中的 规律 或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资本化中,我们必须把目光转向其他理论。

  风险理论与间接定价理论没有很大的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对资源的资本化问题进行了观察和解释。间接定价本身就存在有风险,而风险也蕴含着收益的不确定性,即资源价格的不确定性。但间接定价理论的描述比风险理论更为准确。资源的所有者对于直接定价或间接定价的取舍选择,并不在于谁更勇于承担风险,而在于谁更能判断风险。当资源的所有者对企业风险没有较大把握时,采取直接定价方式来转让资源的使用权是最优的。而当资源的所有者认为风险较大,他的最优选择是退出而不是“勇于承担风险”。只有当资源的所有者认为有把握或稳操胜券,他的最优选择才是间接定价。投资利润一般高于银行利率,或者说间接定价的资源的实际收益往往高于直接定价资源的实际收益,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承担风险的不同,而是判断上的不同。如果一个投资者,没有相应的知识、相应的判断,只是一味“勇于承担风险”,其结果恐怕不是更高的收益,而是更低的收益。而 经济 学的一个原理是,认为竞争性企业的长期平均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即竞争性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而竞争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能仍然是高于银行存款的,从而也说明单纯的“勇于承担风险”是没有效果的。同时,投资风险高的行业,总体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一定就高。
上一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之我见(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