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价值源泉只有一个即生产商品的人类活劳动,即人类的活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而这也恰恰是劳动力商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任何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劳动本身没有价值,但它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作为物化劳动即死劳动的其它任何生产资料(无论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等物质生产资料,还是科学、技术、设计方案等精神生产资料)都不创造价值,它们仅仅是在生产过程中将自身的价值一次性或逐步地转移到劳动产品中去。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这就只能通过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来实现。这个基本原理又被学术界称为“一元价值论”,马克思也正是由此揭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事实上,一元价值论作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也正是马克思商品“二分法”的理论依据。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成为属于劳动者的商品,这种商品与表现为资本形式并脱离劳动者而独立存在的生产资料相对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强调,劳动力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而“任何别的商品都没有这个差额,因为任何别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它的使用,都不能提高它的交换价值或提高从它得到的交换价值”。可见,马克思对整个商品世界进行二元划分是在抛开了所有商品的具体的有用性,而是从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的角度加以考察,以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能够创造新价值作为划分标准,而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劳动力商品。
马克思认为,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特性,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与商品在经济上的形式规定性无关,一般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但马克思同时强调:“使用价值一旦由于现代生产关系而发生形态变化,或者它本身影响现代生产关系并使之发生形态变化,它就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恰恰是改变生产关系并使之发生形态变化的使用价值,因此它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若要得到实现,必须作为与资本的对立物才能进人生产过程,而这就引发了不同于简单商品交换的新的生产关系。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才使它与商品世界中所有其它商品区别开来。因此,马克思对商品世界的“二分法”的背后所遵循的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逻辑。这个内在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与劳动平等交换假象背后的不平等交换,是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以及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正是根据商品“二分法”,马克思将进人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也相应地进行了二元划分,即将这些表现为生产资本形式的生产要素划分为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相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作的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划分来说,马克思对生产资本的这种二元划分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变革,而如果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与商品二重性理论,这种理论变革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出色地完成了这一革命性的理论批判工作。
四、对马克思商品“二分法”的充实与完善
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使人类不断获得迅速膨胀的新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在此时代背景下,整个商品世界的结构也必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科学技术本身越来越商品化,科学与劳动的结合使得科技劳动日益普遍化,知识经济时代也已经悄然来临;另一方面,新生产力的获得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出人们各种新的需要,使以服务商品为主要形式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其市场价值在各国的GDP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再也不能“忽略不计”了。面对这些新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的商品世界的“二分法”巫需加以充实与完善。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具体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与服务劳动的商品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