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文革”初期山东文化领域的批判

2016-05-31 01:0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析“文革”初期山东文化领域的批判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文革”;山东;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文革”初

  [论文关键词]“文革”;山东;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文革”初期山东的文化批判分为两个阶段。1965年l1月《大众日报》转栽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到1966年4月为学术批判阶段。1966年4月到6月为政治批判阶段。第一阶段的批判严格控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学术讨论的特征。第二阶段由学术批判转向政治批判,由学术界、教育界扩展到整个社会.并开始对本省人物进行点名批判。山东省级领导人对“文革”的态度与自身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整个“文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持续十年之久的运动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大革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场运动是由文化领域的批判开始的。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

    上一篇:浅论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于丹现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