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理想

2016-06-26 01:0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试论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理想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论文摘要]本文从人文主义与人文教育的概念辨析入手


  [论文摘要]本文从人文主义与人文教育的概念辨析入手,着重分析了蔡元培先生的人文教育理想——“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内涵,并分析了他在人文教育理想上的实践,最后,结合当今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人文教育对我们的启迪。

  [论文关键词]人文教育理想 健全人格大学教育 启迪

  一、人文主义与人文教育

  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可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此前的近千年里,欧洲近乎是宗教神学的天下,以宗教为主要内容的神学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灵魂。宗教神学劝诱人们忍让、绝对服从、克制私欲。正是这些对人性根本的摧残,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才愈发显现其人性的光辉。它承认人的本性需求的存在,号召人们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崇尚个性化追求,主张人的感官欲望的满足。人文主义的传统在随后的社会变迁中不断的得到张扬,成为西方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影响深远。
  人文教育指的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心性完善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主要通过知识传授、环境陶冶等手段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品格意志”。尽管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与西方“人文主义”在尊重个体价值,赞扬人性和人的理想上有相通之处,但是,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更侧重人的理想追求,精神追求,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的提升。

  二、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理想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行事世深受儒学伦理的影响,但由于他曾留学德法,学习过西方的哲学、文学、艺术及美学,研习过康德派哲学及沃尔生的伦理小说,因此,他的思想中始终带有“人文教育”的理想色彩。同时,这种“人文教育理想”在其一生的实践中始终与之相伴随。

  (一)“教育立人”,“教育救国”——理解“人文教育理想”的一个重要思路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蔡元培出生于晚清时期,当时的清朝政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则竭力压榨百姓,致使百姓生活在火热之中,民声怨愤。在这内忧外患之际,蔡元培有感于时势,觉得,“吾人苟切实从教育人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
  在他看来,教育旨在立人,人立则国立,“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古人说‘国于天地,必有与立。’立国之本,在实业与教育,而教育负有养成实业人才的任务,所以,教育进步,确为国民进步的符验”。今天,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其“教育立国”的思想。诚然,由于蔡元培受所处时代及其自身思想的局限,在民族危难时过分强调“教育救国”,认为学生从事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而牺牲学业”损失重大,“几乎与丧失国土相等”,这反映了其政治上的“短视”。但是,我们更应看到,蔡元培在内外交困之时,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提出“教育立人”、“教育立国”的主张,认为藉教育“以读书育人兴人,以人兴邦”,则充分显示出蔡元培先生对教育本质的深刻领悟,如他自己所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那么,蔡元培人是如何“立人”及立什么样的“人”呢?

  (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蔡元培人文教育理想内涵探析
  蔡元培在《一九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一文中,对“教育之高尚理想”作了以下概括:他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接着,他又分四个部分对其教育理想进行了阐述:“一日调和世界观与人生观。……然则以人生为本位,而忘有所谓世界观者,其见地之湫隘,所不待言。然则持宇宙论而不认有人生之价值者,亦空漠主义者也。二日,担负将来之文化。……况教育为播种之业,其收效尚在十年以后,决不得以保存固有之文化为的,而当为更进一步之理想。三日独立不惧之精神。

上一篇:浅谈对素质教育条件下德育管理的再认识 下一篇:浅析教师“参与式”教学培训的实践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