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标准化、划一性扼杀了个性和创造性。生产大众文化产品就是为了消费。为了确保获得经济效益,使文化艺术的创作服务于市场的需要,剥夺了文化艺术作品的个性,使文化艺术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其基本特征就是批量生产、重复模拟、单一性和标准化。以致“在文化工业中,这种摹仿最终成为绝对”,“达到个性化的努力最终被摹仿的努力所取代”。这种同质性的文化限制了人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人的创造能力严重受挫。所谓的标准化乃是一种影响作品的一般特征和细节的过程,文化工业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度,大规模生产各种复制品,如电影拷贝、唱片、照片、录像带等。而结构的类似性是文化工业技术的结果,通俗作品或一个成功的新作品是在大商业机构急于赚钱的命令下生产的,文化工业所崇尚的是模仿,内容的风格坡凝固化。然而,对旧风格更新的作品,或以旧风格为基础的新形式必须维持创新性和独创性的外表。因此,伪个性或伪原创性在标准化自身的基础上赋予大众文化的生产以一种自由选择或开放市场的光环,每个产品实际上与其他产品的差别却是微乎其微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根据文化工业产品对风格的否定来分析这些产品,认为它们很少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新形式,文化艺术的生产脱离现实,文化工业的风格扼杀了风格自身。它的产品并不反映实在的本质,并没有真正的内容,它们从本质上说只能是一种模仿。尽管在电影、无线电广播、流行音乐和杂志中有某种激情存在,但这仅是关于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同一的激情。因此,文化工业的产品以标准化和伪个性作为特征,这种特征使它们有别于自主艺术。文化工业产品的模仿、标准化、伪个别性扼杀了艺术的生命以及艺术的创造性、独创性和个性。
最后,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已经消除了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堕落成为现实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工具。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看来,文化工业及其娱乐的真正意义是“为社会进行辩护”。“在文化工业中,批判与敬畏都消失了,机构的鉴定取代了批判的职能”。“现在的艺术拒绝反映下层人民的事业,反映真正的普遍性,轻视认真地反映存在的苦难和压迫。”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作为一种为现存制度辩护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是通过对大众心理意识进行操纵来实现的。为了说明这种操纵性,阿多诺搬用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马克思曾以拜物教来说明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崇拜。而阿多诺则把这一概念引人文化领域,说明交换价值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渗透进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它一方面使文化成果变成文化商品,另一方面使艺术作品的成功不是依赖于自身的艺术性,而是依赖于市场价值。在批判理论家们的眼里,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对人的心理意识的操纵具有强制性,它通过“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在工作、休闲时都受之影响,只要他还在呼吸,就片刻也离不开它们。文化工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己经剥夺了大众对艺术的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剥夺了大众自主的、个人的感性能力和主动性,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使人只能作机械的反应。大众意识由于受到这种丧失了否定性、超越性文化商品的催眠和灌输,也就逐渐习惯于对现实采取顺从和非批判的态度。由于为了维护特定统治集团的利益,大众文化宣传某些“虚假的需要”,使大众在无穷无尽的符号、影视图像世界中追求感官的享乐和满足,放弃了理性的思考,把“虚假的需要”当作真正的需要。人的工作和休息,都受到大众媒体的控制和左右,在娱乐中人的思想和心灵被俘获了。个体在自我满足与舒适安乐的假象中销蚀了生命意志,成为商品拜物教的信徒,沦为文化工业的牺牲品。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正是这样履行意识形态的控制职能:一方面,文化活动失去了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消遣,给人们以精神享受的作用,变成外部世界的扩展,劳作的延伸,旨在恢复精力以应付下一次的工作。阿多诺在《论流行音乐》中对流行音乐的这种作用作了这样的说明:“音乐节目的消费者自身就是决定了流行音乐生产的同一机构的产品,他们的闲暇时间只是用来再生产他们的工作能力。欣赏音乐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工业决定娱乐商品的生产,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支配人的闲暇时间与幸福的力量,从而成为极权主义及法西斯主义控制大众舆论、操纵人们的心理意识的强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