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健词:语文教育目的 文化批判 文化品位 言语能力 交往主体
论文摘要:语文教育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规范.当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变味的语文,与目的困惑有关.语文教育的理想是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精神;终极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现实的语文教育目的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语文还要通过言语的交流和生活的交往培养发展主体性的人.
教育是行动,“本身并无目的”川而言。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结果的描述,即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的最终状态,它是二种设想,而设想就带有理想的色彩。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理想境界的规定,并通过它引导教育活动到达理想的境界。向时,教育目的又是一种规范,“它描述了一种作为理想而为受教育者所设定的心理素质(或一种素质结构),并且要求教育者应该如此行动,使得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实现该理想的能力”。教育目的又可以作为检验教育行动的尺度或者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检侧出来的是行动是否有效,而不是教育真正达到成功,“教育目的是人们以此来评价我们使用的方法所产生的未来影响是否保持正确方向的标准。因此,教育目的对教育内容、教育行动、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等都起到统帅作用,它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语文教育是基于汉语言母语教育的生活教育、基础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语文教育的目的同样对语文教学内容、方法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目的表述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气“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近乎玄虚而缺乏具体的操作价值,如何检验这些目的也使人感到茫然。目前的语文教学,任课教师可以改变教学内容,随意择取或者任意“制造”与语文教学无关的语言材料。例如,教学《阿Q正传》,让学生来审判阿Q窃书一案,或者调查阿Q之死的案件;教学《小石潭记》,让学生为小石潭做旅游广告;教学《观沧海》,让学生学习环保意识等。语文课上成了法律课、地理课、历史课、化学课。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如果追问这些课堂教学,似乎又没有背离我们的语文教育目的,他们会说,我们这是在进行爱国教育、爱护环境的教育、锻炼学生的生活意识、语言能力等等。语文教育有许多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爱国感情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语文教材的内容确实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政治无所不包,语文是全息的。全息的语文教学内容,似乎也带来了语文教育目的的无所不包,教育的目的似乎就是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而这样的目的越大、越空,就越难于操作,也难于实现,似乎成了雾中花、水中月。
一、语文教育目的的依据
既然教育目的是一种设想,那么设想的依据又是什么?谁在设想?谁在规范?规范的内容是什么?翻开百年语文教学大纲或者语文课程标准,我们都能看到这样描述目的的关键词:伦理、道德、情操、精神、品质;能力、知识、方法、习惯、态度等等。前一个层次的目的显然是社会的目的,是社会统治阶层的目的,是应然目的。社会的目的在于教育要生产培育出社会某个阶层所需要的人,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教化作用。后一个层次的目的是个体目的,有可能转化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目的,这些目的的许多方面可以量化,便于检侧,因而更容易转化成教育者的实然教学目的。
语文教育目的不可忽略社会的发展、政治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而发展变化。而这些目的其实不是教育者的目的,而是社会的目的,但这些目的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就存在着教者如何把这些应然目的转化成实然目的的问题,否则就有可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教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