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
2017-03-07 01:0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文针对目前我国的金融脱媒的具体情况,结合数据分析我国金融
摘要:文针对目前我国的金融脱媒的具体情况,结合数据分析我国金融脱媒现状。重点参照美国金融业对待脱媒的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些建议,以使商业银行能利用这一契机走上更加良好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金融 金融脱媒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零售业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失去了其融资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即产生所谓的“金融脱媒”。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各项功能的完善,直接融资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我国金融脱媒的大幕已经拉开。
“脱媒”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词,金融脱媒狭义指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存款利率水平之上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广义上不仅是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本文所探讨的“脱媒”是广义上的。
一. 金融脱媒趋势已定
我国股票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筹资总额,成交金额,成交数量,日均成交额,成交笔数都保持稳中有升。
债券市场在经过几年的制度变革和发展之后 ,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和容量屡创新高。创新品种增多,国开行先后推出一系列的附权债券,远期固息债等创新品种,以及买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的推出等都为我国债券市场的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2005年5月央行颁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使非金融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从而使债券发行主体范围也逐步扩大。次级债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流动性也有很大改善,投资价值进一步被发掘,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可转债市场容量继续扩大,企业债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等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此外,基金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总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工具的不断增加,投资者和筹资者都会逐步转向资本市场,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筹集资金。
另外,从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可以看出,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在逐渐下降,外 资,自筹资金占比上升。充分说明我国融资渠道日益增加对贷款的依存度在逐渐下降。
虽然,从金融机构的存贷差额,资本市场融资和社会投资资金来源总量和比例来看,我国金融虽然没有“脱媒”,但是,脱媒已经开始,并且一系列的因素的存在催使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
1、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将推动金融脱媒发展。首先,市场机制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摆脱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的局面,促进直接金融的发展。其次,市场主体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单一信贷业务已无法满足这些新兴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富有活力的直接金融机构提供了市场空间。再次,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加快了我国的金融脱媒,增加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
2、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直接融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这一进程中,直接融资的迅速发展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3、政府推动的制度性变革将加快金融脱媒的进程。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存在很多制度性缺陷,如股权分置、市场分割、结构失衡、过度审批、监管不力等方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定位,为直接融资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这种政府推动的变革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深化,从而加快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目前金融还没有“脱媒”。但是,“脱媒”趋势已定,并且随着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加深,金融脱媒必定会成为现实,但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我们还可以得出:金融脱媒是发展直接融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银行业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
二.体制转轨期金融脱媒在我国的表现特征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转轨时期,转轨期间经济运行的波动以及市场机制功能尚未完善,又为经济主体投融资行为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与更大的波动性。金融脱媒同样也体现出浓厚的“转轨”色彩,即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呈现出鲜明的非对称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