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

2017-06-02 01:1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
  

  摘 要: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地区走出“产业对接”困境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扭转西部地区 “落后的增长”、弥补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资的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等。西部地区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关键词:产业梯度转移;西部地区;产业对接;产业集群

  Abstract:Because of the gap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western development based on industrial gradient transfer has not made predicted progr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strateg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west areas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industrial joint,whose significance is to change backward growth situation in the west,to make up the insufficient regional development,to improve business investment performance,to guid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o realize regional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o on. West areas should actively create condition to improve the "diamond"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to cultivate and upgrade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s.

  Key words:industrial gradient transfer;western region;industrial -joint;industrial cluster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迫切愿望。事实表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热潮却没有在西部地区如期而至,东西区域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极大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寻求更为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吸引大规模的外来产业和资金,实现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东西区域“产业对接”困境的原因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蕴涵着梯度转移的客观基础。但是,产业对接的实现包含“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两个互相联系的双向环节,是产业转出区“推力”和产业转入区“拉力”共同牵引、作用的结果。探究我国产业梯度转移滞缓现象,需要对这两方面作出解释。
  (一)东部传统产业缺乏西进的压力和动力
  1.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区域粘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了具有相当规模、对地方经济起着极大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如今,产业集群成为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虽然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作用不断弱化,但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使东部传统产业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产业集群独特的优势——高度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及集群内交易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导致东部传统产业产生区域粘性,提高了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的机会成本。
  2.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没有丧失。由于国内劳动力的流动不受区域限制,东部地区不必通过跨区投资就可分享西部地区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现实的情况表明,由于欠发达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加上劳动力迁就资本的单向流动方式,使东部产业集群放大的需求仍然获得满足;同时,在现行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下,外来劳动力没受到广泛的身份歧视。种种原因抑制了东部企业劳动力实际工资的适应性增长,进而维持了东部传统产业的低成本优势。
  3.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升级的前景。集群内部由众多企业构成,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类似于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机制,企业容易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业务整合等,实现价值链活动的空间分工,维持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从而克服产业衰老或尽早实现产业转型。并且,在全球化条件下,东部产业集群对FDI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集群内日益积累创新经验和提高能力,使东部传统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西部地区承接外资和产业转移的主要障碍
  1.集群优势尚未凸显。投资者在区位选择时,已从关注劳动力的低成本转向追求产业集群优势。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区域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从熟练劳动力供给、协作配套条件、市场营销服务等多方面为迁入企业带来便利和节约。但是,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集群数量稀少,发展规模与水平相对落后,工业配套能力要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许多西进企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原料、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足,形成外来资本、产业西移的阻力。
  2.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劳动力资源充足,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落后,缺少能被迅速训练成熟练技工的廉价劳动力,且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部分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通过多种途径流失到发达地区,使西部地区沉淀下来的人力资源处于结构劣化状态。因此,到西部投资不仅要付出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还有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3.环境因素形成强力制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宜引进和发展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而国外和东部地区有部分成熟产业具有高耗能、污染重的特点,这类产业不宜向西部地区转移。
  
  二、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突破“产业对接”困境的战略选择
  
  面对东部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西部地区坐等“外来客”显然不现实。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内生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发达地区竞争优势的保证,更是欠发达区域摆脱产业发展困境,赶超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战略工具。
  (一)扭转西部地区 “落后的增长”
  梯度转移,往往是高梯度区的成熟技术、衰退产品,甚至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向边缘地区的扩展。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关键是缺乏结构提升的活力。如果消极、被动地接受东部的产业转移,即使会带来一时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也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进而导致低梯度转移与落后的同步增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落后状况。在经济一体化条件下,虽然“外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但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应该是依靠内在发展要素来实现。对西部而言,要扭转这种“落后的增长”,最终要靠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跃进来解决。产业集群是一种在依靠本地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消化、吸收深深根植于本地要素中,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在全球化、区域化与本地化的张力之间寻求如何自主发展和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王 瑛:“产业对接”困境与西部地区集群战略的运用(二)弥补西部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
  西部地区的发展单纯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条件等比较优势,其经济基础是薄弱的。弥补地区发展的底蕴和根基的不足,关键在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根植性。根植性是指深深地嵌入本地社会关系之中的经济行为,反映了产业集聚区的社会属性。这种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的地方生产系统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其他区域无法复制的。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是单纯的投入产出的物流过程,而是培育市场经济环境、营造氛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联系的长期过程。产业集群构筑起一种基于社会关系、信任和共享互补资源等的社会网络,不仅能吸引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不断涌入并根植于西部地区,而且还会有许多新的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从而黏住了流动的财富。
  (三)改善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绩效
  如今西部地区省份之间招商引资的竞争是激烈的。很多地区工业园区通过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空间集聚,这种模式对企业的集聚并不重视其内在机制的建立,从现实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是许多引入的企业,由于无法融入当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使经营变得困难重重;二是随着区域间优惠政策的趋同,企业在区域间流动性加强,企业难以扎根;三是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并不是因为价值链联结关系而聚集在一起的,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产业联系,存在低水平恶性竞争等问题。政府应该从政策提供型支持向市场服务型支持转变,引导工业园区形成化特色,积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增强园区自身的组织功能和竞争优势。在当今区域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激烈、跨国公司更看重产业配套环境的形势下,依靠西部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发展产业集群是在“练内功”,待到集群成形、配套环境优良时,才有可能吸引大规模的外来企业和资金。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引导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是产业链连接的重要环节,尤其适合为大型企业提供生产配套服务,发达地区的企业不可能到一个什么配套产业都没有的地方投资。从中外的实践来看,成功的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大多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的产品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却可利用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集聚效应来弥补自身企业的生产规模的不足,利用市场创造的市场拉力来弥补自身企业的技术推力不足,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因此,西部地区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其灵活的经营手段、独特的信息渠道、化的生产方式在产业集群兴起和发展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政策,在贷款支持、信息提供、技术保障、政府服务、经营环境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使他们真正成为产业链连接中的生力军。

  (五)实现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
  集群理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是动态可变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优势,只要立足于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对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不断整合自身资源与外界经营环境相适应,发挥人力的能动性,都能构建其他地区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是一种依托区域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不再简单地依靠区域内某一种要素(例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先天优势,而是强调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能够体现区域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的区域发展道路。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没有低技术产业,只有低技术生产的产业——关键是要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从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和环境来看,在拥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创新比单纯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为重要,依靠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发展内生型的产业集群也比等待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更为现实。产业集群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西部产业集群战略的运用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西部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不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优越条件,但西部地区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同样可以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一)培育化特色和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实质是一种化产业区,其发展应有明确的产业方向和产业群特征。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通常根植于地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文化传承上,并与其他区域的产品生产形成错位竞争。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区位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在电子产业、制造业等利润较高的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传统产业仍然是西部地区的主攻方向。根据西部资源特色,可选择一些产业链长、中间环节多、关联效应大的产业,通过集群方式加以培育和发展,形成根植于本地的化生产体系。同时,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在技术开发、制造、原料、营销和服务上与主导产业形成分工,发挥产业集群的关联效应、协同效应、扩散效应,改变过去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使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
  (二)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力
  波特的产业集群论认为,没有哪一个区域能在所有产业都取得竞争优势,理想的状况是把资源运用在最有生产力的领域。西部地区虽然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高级要素的缺乏,但却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使有限的资金集中分布在具有相对人才优势、产业关联度大、最有生产力的本地产业,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水平。任何时期,自然的生产要素都没有被创造、升级和化的人为产业条件重要,生产要素如果不能持续升级和化,它对竞争优势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西部地区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不是取决于现有的生产要素,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不仅要不断改善其品质,提升其运行效率,而且要不断向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化产业集群。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以集群理念提升企业战略定位
  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内在限制和内部经济的劣势,使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压力与动力,长期以来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继而形成低层次的战略定位,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长远规划。产业集群强调通过竞争与创新来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要求企业以获得国内国外竞争优势为战略定位,以满足国内国外市场需求为战略目标,在竞争中不断实现自身的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这为西部地区的企业提供了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思维模式。同时,促进企业认识到植根本地在其发展战略中的意义,培育企业的区域文化认同,鼓励企业在技术合作、人才交流、产业关联、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有益的合作,培养企业的信用基础,促进产业集群合作机制的顺利运转。
  (四)改善市场需求条件
  受到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市场分割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大多数本地市场表现出需求萎缩、层次较低的特点,使西部企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驱动力,因此,西部地区要努力改善市场需求条件。首先,要通过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来不断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和创造需求,企业要重视培养本地的消费者,加强营销服务和售后服务。其次,通过政府的规制引导规范市场秩序,打破西部地区较为普遍的地区封锁和贸易保护,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第三,培育和提升化市场。在产业集群区域兴办化批发市场或定期举办会展,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提升和改造已有的化市场,以此来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集聚,实现产业集群和贸易集群的并联耦合和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扶持
  产业集群的培育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但西部地区的市场基础薄弱,政府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功的产业集群实践表明,地方政府通过区域政策导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等手段,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政府通过实施教育和计划来培育化的劳动力市场,鼓励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积累;推动区域内外的金融、技术、信息服务等机构与本地企业合作,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网络;设计制度和政策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相关的工业园区,吸引和聚集外来企业形成完善的配套产业体系;等等。总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扶持,创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能够促使体现本地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形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六)把握有利机遇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以及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都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也为西部地区培育本地的产业集群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西进企业的发展,使外来企业和投资者在西部获得较高的盈利,并为潜在的投资者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区域共建的协调机制,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之间的技术、经济合作;等等。西部地区只要能够把握发展机遇,也可以加快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簇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4] 刘艳.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J].改革,2004(6).
  [5] 谢丽霜.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与西部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学报(哲社版),2005(5).
  [6] 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
    上一篇:基于区域比较的西部城市化现状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