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17-06-13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
  

  摘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性的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云南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转变云南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增长;集约型增长

  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一、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及增长方式转变的涵义
  
  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影响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总是以一定方式进行的,而农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又是由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容和决定经济增长的各有关主要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据此,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解主要就是看经济增长是依靠哪些因素得以实现的问题。而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两种经营方式,即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指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利用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是以全部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的提高为主的农业增长。简单讲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其根本目标是:一是充分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二是不断提高农业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三是稳定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四是形成农业优良的结构和良性循环;五是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云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省87%的人口在农村,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农业已经由原始农业阶段进入到传统农业阶段,并且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十五”期间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提前两年实现粮食基本平衡,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6%。但是,相对全国农业的发展而言, 云南不是个农业强省,其农业经济增长仍然是比较缓慢的,出现了诸如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低速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新问题。究其原因,从根本上分析就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农业劳动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全省大多数地方农田作业仍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为主,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种薄收、刀耕火种、野养猪牛的现象还存在。全省机械化程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2004年全省机耕占总耕地面积仅为8.2%,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仅为0.4%,机收面积仅占收获面积的0.8%;而同样数据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8.9%、28.2%、20.4%。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4.95%,而全国平均水平是36.63%。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业长期发展不足,再加上农业生产单一、经营粗放等状况,使得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直呈现以粮为核心的单一产业结构。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比例偏低。以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的农林牧渔产值比例为53.55:8.95:31.64:1.98,。其中林业的产值效益之低,与云南居全国第四位的森林面积和第三位的活立木蓄积量的地位极不相称。此外,“粮食一经济作物一饲料” 三元合理结构尚未形成。全省粮经饲种植面积比例虽由1998的74.4:23.5:2.1调整为2004年的73.4:24.3:2.3,但经济和饲料作物的结构比例仍然明显偏低。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较低。据统计计算,2004年,全省农业劳均产值4,14 0.27元,比全国农业劳均产值6,738.03元低2,597.76元;全省劳均产粮708.49公斤,比全国 劳均产粮1,497.6公斤低789.11公斤;而全省粮食亩均产量242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308.1公斤低46.1公斤;油料亩均产量108.7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141.7公斤低32公斤;蔬菜、瓜果亩均产量1,248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2,097.7公斤低813.7公斤。全省农业劳均肉类产量13.03公斤,比全国农业劳均肉类产量134.70公斤低120.67公斤。这些情况说明云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 土地产出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较低,云南的农业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
  第三,农业经济的规模效益低,农户经营规模偏小。目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要求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与现有农户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加入WTO后,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大农业对中国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冲击将是很大的。而云南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6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53亩。每个农户五谷杂粮都种一些,鸡、鸭、鹅、兔都养一点,这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致使农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部分所占比重为发达国家的4~6倍,农业经济的规模经营效益非常低。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农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主要障碍。
  第四,农业资源消耗高、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云南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类型复杂多变,光、热、水、土、动植物等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资源拥有的数量和资源种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这一切为发展农业的多样性提供了较好条件。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云南农业一方面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例如,云南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一大优势,但目前的饲用率不到20%,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不到40%,化肥的利用率不到30%。物质投入利用率低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增产不增收,而且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处于粗放式经营和掠夺式开发的状态,而深度系列化开发的产业(产品)较少,许多产品均为初级产品、原料型的中间产品,而不是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五,农业经济增长缺乏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云南农业部门的统计,2004年云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以上,按照有关专家提出的根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划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标准, 云南农业目前尚处在外延增长阶段。另外,全省科技投入排在全国第10位,而科技产出率却排在第25位;全省农业科技成果约有70%没得推广运用,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转化率在60%左右;农业科技队伍量少、质弱,中、高级科技人员紧缺,以种植业为例,全省农村平均每5,000人口和每5,000亩耕地才有一名农技人员,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人员分别仅有851人和383人,这远远不能支撑农业的快速增长。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3.92%,但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很低, 每一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为6.1%,小学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43.47%,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21.03%,这一切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是云南农业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这已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云南农业必须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大发展路子。

  三、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针对云南农业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云南农业的特点,转变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多样性开发,促进耕地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变
  云南农业资源丰富,虽然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6亩,但人均山地高达10亩,并且这些山地不是光山穷山,而是具有立体气候,雨量充沛,土层厚沃,适和多种生物生长的特点,孕育了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到寒带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种类种多量丰、开发价值高、开发条件好,与全国的互补性较强,并可以引进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业资源进行繁殖和培育。因此,发展立体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土地产权改革,促进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它能够把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引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要针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社会化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一些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劳动力转移比较多的地方,逐步推行以耕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明确集体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权、搞活土地使用权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采用“有偿转让”、“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促使土地向优秀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集中,让种粮大户、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的原则,积极推行“五荒”地使用权拍卖,促进林果业规模开发、畜禽业规模养殖水产业规模经营。要积极推广企业加农户、服务组织加农户等规模经营形式,围绕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按照不同产品、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实体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合同契约关系,把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经营者联系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形式,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一头联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联着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衔接起来,实行区域性布局、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格局。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在传统农业中,农业生产是靠大量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推动的,其特点是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生产规模小,农民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农业经济增长比较缓慢。经济学家曾实际测算了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在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1909—1947年,美国经济增长了约一倍的人均总产值中,只有12. 5%的增长可以用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即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解释,其余87. 5%的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丹尼森也曾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分析,结论同样认为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在60年代中期,舒尔茨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即“依靠重新配置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所拥有的要素不会使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增加”。据此,他断言,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在农业中引入现代技术,就不能把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总之,许多发达国家将科技与资本、劳动力并列为生产的三大要素,视为“新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根据云南农业科技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新一代农民的科学化素质。农村普通中学应增设农业科 学技术课程,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此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业职业中学,农函大、文化技校、网络教育等,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第二,大力开展“绿色证书”的。根据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实 际,加强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服务大户的教育和,努力造就一支懂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能担当起农业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新型农民。
  第三,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充分发挥农技 推广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和对全国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的技术转化,以及公益性强、经济效益小、社会效益大的成果转化。要加快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农科教结合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统一。要大力发展农村技术协会,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乡、村)的建设,推进各项技术成果组装配套,以点带面,扩大推广。
  第四,要大力推进现代耕作技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山水田路综合治理,推行科学耕作 制度,在内地的坝区,粮食作物要实现农田水利化、道路化,机耕化,蔬菜种植要实现大棚化、喷灌(滴灌)化,逐步进入工厂式生产,在山区要大搞坡改梯,小水窖,实现种植条播化和夏季能排涝、旱季能浇灌,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加强植保,提高防治病虫害水平。妨碍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植保跟不上, 使农业损失巨大。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运用,种养植业的各种病虫害增加,对此要采用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加强对各种农作物、畜牧业病虫害的防治,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为提高科技在农业中含量创造环境依靠现代科技发展农业已成为当前迫在眉捷的大事,因此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增强服务功能,为现代技术进入农业创造条件。
  第六,积极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与教育事业,形成社会办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新机制。引 导社会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康云海.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3]何锡华.云南农村经济新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上一篇:我国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原因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