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技术扩散效应文献

2017-06-23 01:0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技术扩散效应文献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跨国
  

  摘 要: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扩散;汽车工业
  
  一、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在技术贸易过程中,通过技术转移给东道国当地厂商的技术扩散(Technology Transfer & Diffusion),有利于增强东道国技术力量,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日本东京韩国籍经济学家金泳镐对技术扩散全球化提出了“喷泉效应”(fountain effect)理论。该理论主要思想是,发达国家在技术扩散的同时,向较落后的国家出口有关的技术设备和中间产品,扩大了出口,把这部分贸易顺差用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相比之下,较落后的国家则会通过发展经济,也逐渐扩大自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结果上看,通过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促进了多个相关国家的科技研发,这种研发会使得新技术像喷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因此称之为“喷泉效应”。
  除了跨国公司向东道国当地厂商直接的,明确的技术转移外,跨过公司的出现也会对东道国技术效率和技术能力产生间接影响。因此,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影响有两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理论上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间接效应是跨国公司活动对当地经济的溢出效应。如果溢出效应限于国外子公司运营所在的工业,则属于产业内溢出;如果溢出影响了其它产业和整个经济,那么溢出效应是产业间的。根据其传导机制是水平联系,还是垂直联系,可将溢出效应分为两类。在横向联系中,跨国公司的到来可能影响当地厂商的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如布落木斯特列木和佩而生提出了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三种可能方式。在创立垂直联系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到来对东道国经济亦产生溢出效应,即东道国可以通过效应,或根据买者与跨国公司建立的关系而获得世纪技术,可以增进当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如通过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的前后向联系,形成溢出效应。一般认为,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对东道国产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升级更为重要。通过提高东道国人力资本的技术含量,对管理人才和员工产生溢出效应。跨国公司R&D技术转移与扩散加快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巴克利(1985)总结了10种不同形式的技术转移(扩散):外国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外国多数股权安排、股权地间协议、许可、转卖、管理契约、交钥匙工程、契约合资、国际转包。在此理论基础上,国内外很多学者就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队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欧洲的学者Tilon(1971)和Lake(1979)认为在半导体行业,美国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具有技术示范效应。香港的Riedel(1975)认为跨国公司示范效应是推动香港1990年代制成品出口迅速增长的一大原因。香港的Chen(1983)认为在香港制造业,外国企业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新技术和产品的生产,而在于对各个层次员工的。阿根廷的Katz(1969)认为跨国公司经常迫使其国内供应商采用母国的生产工序和技术,从而促进生产技术的提高。拉美国家的Katz(1987)认为东道国可以从跨国公司雇员的流动中获得一定的管理技术。韩国的Kim(1991)认为在CAD和CAM行业,跨国公司原雇员为韩国当地厂商消化外国技术,进入特定行业奠定了基础。中国认为江小涓(2002)认为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2000),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消极影响
  
  19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在他的博士“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海默提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充分利用“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控制外国经营,以便控制东道国市场。可以说跨国公司从事的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控制,通过技术、管理等产业链条对外国投资的公司进行控制,而不是像一般证券投资那样只涉及到企业的股权比重。凯夫斯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主要来自于其掌握的先进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种无形资产,通过这些无形资产获得超额收益。一些国内学者指出,外国直接投资的关键点是企业控制。跨国公司凭借自身垄断优势控制产业,通常是少数需要大量投资于研发的部门上,汽车工业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产业。Kokko(1994)认为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也可能导致东道国企业获取技术的高成本,甚至会阻碍东道国技术进步。Lall(1989)认为跨国公司可能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刻意提高技术转让价格或者提高技术转让的条件。Mclntyre(1986)认为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可能导致当地企业对国外技术过渡和长期的依赖,抑制处于幼稚期的当地企业成长,削弱当地企业的竞争力。Rothgeb(1985)认为跨国公司通过对东道国企业的股权控制并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能够排斥当地新型技术公司的出现。朱华桂(2003)认为苏、锡、常3个科技园内的跨国公司子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几乎为零,并且可能导致我们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固化。张平(1995)认为北京吉普采取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以全拆散的散件进口)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技术依赖,外方从市场标准、技术缺口、品牌与知识产权、质量认证等方面进行产业控制,美方完全控制了技术,中方只能就范。陈杰、乌妮娜(1999)认为跨国公司对其先进专有技术的转让持被动和保守的态度。在相当一批合资企业里,外方就没有任何新技术的投入。

  三、一些结论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为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带来的正效应以及加强自主技术的开发,我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决定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决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东道国市场的竞争程度与强度。1970年代,如果没有日本和欧洲汽车厂商与美国汽车厂商的激烈竞争,就没有美国汽车厂商向东道国积极主动地进行内部技术扩散。中国手机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三家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格局,给中国手机自有技术的研发带来了很好市场机遇。
  第二,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回国人员区等等。国家可通过这些园区的设立,把优惠政策传导给来园区投资、建厂的企业和,使得技术外溢效应更加明显,更加充分。
  第三,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更多的会和人力资本相结合而作用于经济增长。所以一个国家应该通过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人力资本的储备,从而与FDI更好结合,以便推动经济更快增长。
  第四,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制度,给者提供融资便利。Chen(1983)提出,跨国公司对香港的最大贡献是在香港培养了非常多的技术管理人员,不少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离开跨国公司以后自己开公司,就把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带到自己的企业中,有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扩散加之企业自身对相关技术的自主研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主的核心技术,因此在市场上也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制度,为者提供资金帮助,很难想象会有那么多跨国公司技术管理人员会离开待遇优厚的岗位自己。
  
  参考文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崔日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学鸿.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新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03).
  [3]樊增强.浅析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及溢出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4).
  [4]张诚,张艳蕾,张健敏.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制约因素[J].南开经济研究,2001,(03).
  [5]赖明勇,包群,阳小晓.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03).
  [6]赵楠.跨国公司的市场行为:从垄断到竞争——以汽车工业为例[J].经济学家,2004,(01).
  [7]孙文祥,彭纪生.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基于国内外实证结果的研究[J].创新于企业科技进步,2005,(02).
  [8]王洛林,江小涓,卢圣亮.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以全球500强在华投资项目为主的分析(上、下)[J].中国工业经济,2000,(04).
  [9]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2,(06).
  [10]陈杰,乌倪娜.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扩散的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1999,(01).
  [11]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06).
    上一篇: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