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自觉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
2017-06-28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价值自觉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造成了当代中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造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独立性”与“对物的依赖性”的根本对立。这种对立表现在当代中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不协调。要克服人的发展的不全面性,就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全体人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价值理想。
[关键词]改革开放;价值自觉;和谐发展
任何哲学都是对它那个时代精神的理论自觉,是对自己时代问题的自觉反思。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价值自觉,既是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价值自觉,也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反思。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时代,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一体制的转变征程深切地反映和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30年。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然人化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物化的过程。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实现了空前的自然人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现代化。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经济体制迅速走向解体,那种以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为根基的“人的依赖性关系”趋于土崩瓦解,传统意义上的绝对、确定的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被逐渐地“消解”了。与此同时,与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逐渐被树立起来,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性成为塑造社会生活的显法则,现代意义上的相对、不确定的多元化的选择困境使人们陷入了存在主义的焦虑。人的“独立性”与“对物的依赖性”的冲突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市场经济把等价交换的原则灌输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塑造了人对物的依赖性关系。功利主义的价值范式、工具主义的思维范式和民主法制的契约关系是造就今天中国社会价值失范的深刻根源。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渐消解了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农业社会所悬设的各种绝对唯一的思想根据、价值标准和行为尺度。人们误以为现代化的价值只有在那些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可以感觉到的、可以把玩的物质世界里才能得到现实的验证。越来越富足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自由选择了坠向深渊的沉沦,然后又幻想用科学理性来说服自己,为自己心甘情愿地沦为物质的奴仆和情欲的随从找寻一个凭籍,从而陷入了价值取向与价值认同、价值导向与价值规范的迷失与困惑的泥潭。于是,人就这样被物化了,就这样失落不见了。美看不见了,善也看不见了,意义找不到了,价值也找不到了。其实,物质价值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求取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最大化地配置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物质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主义、贫富两极分化、地方保护主义、消费主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等。虽然市场配置资源是高效的,但并非在任何方面都是高效的。我们不可能把这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通过制度转嫁到国外去,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克服并消除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和消极后果,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轨道,是我们也是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今后所要长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这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浪潮推进并继续推进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还不够健全、还很不完善。市场经济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而不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来配置资源的,在涉及人的发展特别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完善方面有着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的原则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迅速地实现着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使人们处于“物化”的生存状态,使当代中国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三重性矛盾更加激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当一部分人片面地理解“发展经济”,把人预设为一种自明性的前提,确立了人与自然的主体与客体对象性关系,使自然失去了自主、自为的生命,而沦为人的“占有之物”和“有用之物”。科学技术成了人们满足自己占有欲望的必要手段和工具,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越来越紧张。在当代中国,人们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这一潜规则的支配下,把物质财富的增长误认为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唯一前提,忽视或者弱化其他的社会发展目标,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异化,极大地损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利益。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沙尘暴、荒漠化与半荒漠化等各种自然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现象都说明了当代中国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的失调。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构成了对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已经开始严重地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人对自然界的征服与自然界对人的报复形成了强烈的对抗。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市场化把利益推向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中心。市场经济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人的独立性,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人们对物的依赖性关系。在普遍的市场机制的淘汰下,每个社会个体都被市场支配和控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原则成为了每个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基本理念。“唯利益主义”成了衡量一切和评判一切的唯一根据、标准和尺度。过去那种血缘关系、家族关系、宗法关系、人对单位的依赖性关系逐渐被打破,社会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由人治转向法治,契约关系、合同关系逐渐形成。“迫使人们奴隶般服从”的旧式分工仍然还存在着,人受社会关系的支配仍然还难以避免地存在着。伴随着对自然界占有的加剧,由于分配不公平所引起的贫富差距日渐突出。贫富差距的扩大所激起的矛盾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引起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冷漠症在人们中间滋长,伦理道德遭到了利益的绞杀而出现扭曲、错位和颠倒,社会底线不断地受到一轮又一轮的新冲击。假冒伪劣、制假贩假、走私贩私、坑蒙拐骗、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公款消费、色情暴力、教育腐败、学术腐败等等各种流毒泛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严重物化、简单化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已经“异化”了。 在人自身的关系上,人们对自身本质的认识还存在着主观上的偏差。对人性的理解还局限于人的自然属性上,人的发展仅仅达到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历史阶段,远未达到追求和谐美的境界。就自然属性而言,人并不比动物高贵到哪里。人性主要是人的社会属性,特别是在精神生活领域。在市场交换的支配下,人的价值被物化,物成了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的尺度。“对商品和金钱的崇拜会成为一种时代性的社会心态,它意味着‘物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精神深处,使人的心灵也物性化了。”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同时受到了根本挑战”。人们常常感觉到莫名其妙的孤独、无根和无助,精神世界的虚无最终导致人们心灵深处深刻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意义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情感危机和道德危机,人成了不是他自己的自己即“非人”,丧失了自我,陷入了价值行为选择的迷惘困境而无法自拔。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明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知荣辱、把谬误当真理、把腐朽当先进、把庸俗当高尚的现象正在消解普遍的社会价值范式,价值中性、价值中立、价值偏离、价值倾斜、价值错位愈加深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意义危机,偏激、偏颇、偏执的价值样式日渐尖锐对垒。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人是生活在事实与意义、存在与价值这两个世界的现实中的人。缺少任何一方,人都会变得残缺不全。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所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在于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与错位。要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就必须克服现阶段人的发展的不全面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因为文明进步的标准不能只是单纯客体性的,也不能只是部分人或者说多数人的文明进步;而主要是主体性的,也应当是整体性的文明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0年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开辟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有关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反映了当代中国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并最终确立中国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特别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完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并不等于说可以放弃努力奋斗,相反它应当成为我们始终奋斗的价值追求。只有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进步,我们才能逐步克服人的“独立性”与“对物的依赖性”的矛盾和冲突,把人从“物”的普遍统治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最终实现以“每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全体人民素质的普遍提升。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言,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达到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动性,克服人的活动的贫乏性、片面化和固定化”。人的全面发展还表现为“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一定的意义上,集中地表现为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物质生活方面上看,我们要大力发展以科学技术为集中体现的先进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要坚决杜绝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要把人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从文化生活方面上看,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使每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和天赋个性都得到丰富的发展,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提高。从社会建设方面上看,我们要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努力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弊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保证人民有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和见解的机会和权利,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此外,我们还不能仅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科学与生产的领域,而应当把它纳入道德与审美的范围内,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谐,做自然界的朋友而决不要做自然界的奴隶或敌人,从而使人们、和生活在优美、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