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问题研究

2017-08-08 01:08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问题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实证考察发现当前我国公共投资在区域、城乡及行业间都存在
     [摘要]实证考察发现当前我国公共投资在区域、城乡及行业间都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公平,此种分布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全体社会成员对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究其根源,是由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公共投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因此,要从重新配置税权、完善公共投资法律体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等路径促进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
  [关键词]公共投资;公平分享;财税法;转移支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表现在财政方面就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步增长。例如,2003~2007年5年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4万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加9.3万亿元,年均增长16.1%。然而改革发展成果并没有被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分享,少数社会成员享受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果,而大多数社会成员并没能分享到其应享的份额。公共投资的非公平分享就是其突出表现。如果这种不公平长期得不到纠正。必将有害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有效地改善当前公共投资不公平的现状,实现公共投资的公平分享,进而促使我国每一公民公平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我国公共投资分布的现状考察
  
  (一)公共投资的区域分布考察。通过对我国公共投资的区域分布考察,可以发现公共投资在区域间分布很不公平。例如,从人均财政投资支出看,2003年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均财政投资支出分别为2041.51元/人、959.5元,人和1176.7元/人。东部最高的上海市人均财政支出为6361.4元/人,西部最低的贵州省的人均财政支出仅为858.8元/人,而全国最低的中部河南省人均财政支出仅为741.28元/人。全国最高的上海市与最低的河南省的人均财政支出相差8倍之多。具体来讲,这种区域间的公共投资不公平表现在多个方面,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及卫生事业经费为例: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方面,2003年国家财政对东部6省共支出14184977.1万元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共支出38506236.6万元的36.8%,人均支出417.28元;对中部6省共支出6982280.7万元,占全国的18.1%,人均支出192.30元;对西部12省共支出8991780.3万元,占全国的24.3%,人均支出243.53元。中部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不及东部的一半,西部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也同样远低于东部。东部上海市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435.0元,而西部甘肃省的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才有250.5元,宁夏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也只有314.4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东、中、西部差距非常显著。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地方财政的科技拨款方面,2005年东部6省共拨款288.4亿元,人均科技拨款达80.46元;中部6省共拨款54.9亿元,人均科技拨款为15.62元;西部12省共拨款72.7亿元,人均科技拨款为19.77元,东部人均科技拨款分别是中、西部的5.2倍和4.1倍。且无论是中部6省还是西部12省拨款的总和都不及东部仅上海一市的79.3亿元。上海市人均科技拨款达到446元,分别是中、西部人均水平的28.6倍和22.3倍。由此可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地区差距也比较明显。
  从卫生事业经费来看,也呈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公平的现象。2004年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是81.3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60元)22.79元;中部地区人均卫生事业经费为38.04元,西部地区为52.05元,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差距较大,中、西部分别是东部地区的46.74%和63.95%,并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公共投资区域间的不公平除了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方面外,在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也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二)公共投资的城乡分布考察。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的公共投资有所增加,但是对农村的公共投资总体来说仍然不足,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专家测算,全国农村要完成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等13项工程,投资资金缺口约为2万亿元。国家对农村的公共投资不仅总量不足,而且与城市相比,更是差距显著,仅以教育经费支出一项为例,就可见一斑。从国家财政对中学的教育经费支出来看,根据《2004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2003年国家财政对中学(包括普通中学、成人中学和职业中学)教育的经费支出为11922063万元,其中对全国普通中学的经费支出达11909022万元,但对农村普通中学的支出却只有3764240万元,只占全国的31.6%。国家对城市普通中学的教育经费支出竟是农村的两倍多。从全国和农村中小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来看,1997~2005年,农村中小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5年为例,当年全国小均事业费为1327.24元,农村为1204.88元;全国初中人均事业费为1498.25元,农村为1314.64元;全国小均公用经费为166.52元,农村为142.25元;全国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232.88元,农村为192.75元。各项农村的生均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种情况反映出教育在城乡之间的投入不均。
    上一篇: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