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我国低消费经济现状的税制改革与协调
2017-08-08 01:4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应对我国低消费经济现状的税制改革与协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低消费率和高储蓄率使我国经济蕴藏着较大的隐忧。我国低
[摘 要]低消费率和高储蓄率使我国经济蕴藏着较大的隐忧。我国低消费率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刺激消费需要多管齐下。协调当前我国的各项税制改革是提高我国消费率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税基,加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地位,减少增值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使我国的税基更多地依赖于所得而不是消费,有利于我国消费率的提高。通过税制改革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我国消费率的提升。
[关键词]消费;储蓄;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
一、低消费和高储的经济现状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消费的定义,消费(或最终消费)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或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消费率近几年持续走低。2005年,我国消费率为52.1%,而2006年前三季度消费率进一步下降为51.1%。是建国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比历史上最低点的1959年的56.6%还要低5.5个百分点。从五年计划来看,“十五”时期消费率平均为55.72%,也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五”时期为75.6%,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为61.5%,1961-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为77.2%,“三五”时期为71.4%,“四五”时期为65.6%,“五五”时期为64.6%,“六五”时期为66.1%,“七五”时期为63.4%,“八五”时期为58.7%,“九五”时期为59.4%。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水平也是最低的。(见表1)
与低消费相反,我国储蓄率近几年持续上升,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这在世界其它国家中是少见的。消费是最终需求,经济增长最终靠消费来拉动。持续走低的消费率,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消费储蓄结构受到历史传统文化、经济发展阶段、金融消费环境、税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及
社会保障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要改变中国不合理的消费储蓄结构,除了通过宣传等手段影响人们的消费储蓄文化、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以及通过金融改革改善消费环境外。调整税制结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税制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消费和储蓄结构的改善
既可以通过税基影响消费和储蓄,也可以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通过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影响消费和储蓄率结构。
税基的调整可以影响消费和储蓄。一国的税基无外乎收入(所得)、消费或财产。相对于消费型的商品及劳务税(以下统称为消费税)来讲,所得税可以降低储蓄率而增加消费率。所得税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征收所得税,可以从两个层次产生收入效应:第一个层次的收入效应是征收所得税使纳税人的即期可支配收入降低,导致纳税人的即期消费和储蓄都减少;第二个层次的收入效应是即期的储蓄产生的所得如利息在将来的期间还要被征收所得税,使因储蓄产生的所得对应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导致将来期间的消费和储蓄也减少。征收所得税的替代效应就是征收所得税导致储蓄的收益下降,或者说相对于即期消费来说,储蓄变得更加昂贵,导致储蓄下降。可以用图1来定量地说明。

在图1中,c1为即期消费,C2 为储蓄。在储蓄最终消费的假设下,储蓄就是远期的消费。纳税人的所得不是用于即期消费,就是储蓄起来,作为远期的消费。假设纳税人的即期所得为未征收所得税之前纳税人的预算状况,征税前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O点,此时,若F为消费额,s为储蓄额,r为利率,则R=F0+s0=OD0+0E0,(1+r),储蓄额s0=OE0/(1+r)。在征收所得税之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为R(1-t),t为税率,产生第一次收入效应,即期消费和储蓄都减少,此时R(1-t)=Fl+Sl=0D+OEI/(1+r),其中SI×(1+r)=OEl,预算线将移至PlB。由于OE。包括即期的储蓄所得,该所得也要被课以所得税,使税后的储蓄所得减少,远期消费C:将进一步减少,预算线将移至P1 B2,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此时,R(1一t)=F2+S2=OD2+0E2/(1+r×(1一t)),其中S2×(1+r×(1一t))=OE2。显然,新的均衡点A对应的储蓄小于原来未征税之前的均衡点A点的储蓄,也就是说,财产税有利于降低储蓄。消费是储蓄的对立面,储蓄降低,必然会使消费上升。可见,若加强所得税的地位,提高所得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我国提高消费率,降低过高的储蓄率。